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把東西亂扔亂放的情況,有些家長認為這是正常現象,所以會幫助孩子收拾好物品,但這樣會讓孩子養成習慣,甚至會變本加厲。
孩子東西亂扔亂放怎么解決
1、父母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想讓孩子養成主動收拾玩具的習慣,父母就要做到東西不亂放,自身擁有一定的規律性,比如某些物品放在某個固定的地方,比如用完某樣物品依然放回到原來的位置,等等,耳濡目染強過說教。
父母如果自己都無法做到家庭的整潔整齊,自然也就無法或有資格去指責孩子的不整齊。爸爸媽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慢慢地感染孩子行為,這是一種有效的習慣行為。
2、父母帶孩子一起整理。寶寶把東西亂七八糟扔了一地時,父母不要自己整理,要帶著寶寶一起把東西收拾起來。并且告訴他自己扔完了要及時撿起來歸放原位。
3、多陪寶寶一起玩。很多寶寶在家里亂扔東西,是因為自己一個人玩得非常沒意思。很多爸爸媽媽給寶寶一堆玩具,然后自己就拿著手機在旁邊刷去了。
如果父母多抽些時間和寶寶一起玩玩具,在和孩子玩的過程中,不僅寶寶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還能夠增強親子之間的融洽關系。家長陪著一起玩,寶寶自然就不那么愛扔東西了。
4、給孩子更多的愛。有時候,當孩子不順心的時候,作為家長,第一反應也會發火。其實,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的行為,直接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孩子不開心的時候,亂扔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選擇什么都不說,給他一個擁抱,讓他懂得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無條件的。
5、共情孩子的情緒。孩子不順心的時候,父母不要指責孩子這個做的不好,那個做得不對。父母只要傾聽,并將孩子的情緒反饋給他聽,這個過程中,不能帶任何評判,否則,孩子會越來越愿意和你交流。父母愿意傾聽,和孩子的情緒達到共鳴,孩子自己會找到解決辦法。
孩子為什么喜歡扔東西呢
1、表達自己的情緒。有的孩子扔東西,是為了增加家長對自己關注度。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完善,因為說不清楚想做什么,還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就用扔東西的行為來向大人表述情感。還有的孩子因為和小伙伴搶玩具搶急了,直接把玩具給扔出去,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壞情緒。
2、體會成就感。當小寶寶有了扔東西的能力時,說明手眼的協調能力已經非常好。他們把東西扔出去時,會非常的高興,感覺自己長本事了很有成就感。孩子把東西扔出去,家長就會馬上跑過去撿起來,這在他們眼里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當然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面對孩子丟東西的行為,家長應該要如何對待呢
給予孩子合適的環境與物品。家人如果不想給自己帶來困擾,或者是給他人帶來困擾,那么在孩子沉迷于丟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選擇合適的環境,讓孩子在這個環境和物品,當中盡情的玩耍。
阻止孩子帶有攻擊性丟東西的行為。如果孩子是因為生氣而丟東西的話,那么對于孩子的這種行為,我們則需要去制止。因為他帶有攻擊性,很有可能會給他人帶來傷害,給孩子也會留下來很多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