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偷針,長大偷金,這句話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家長們在發現孩子有偷錢這種行為的時候,一定要把它扼殺在搖籃中當中,引領他走向正確的道路。
小孩偷錢怎么辦怎么治過來
1、家長要知道自己的孩子為什么偷拿錢。孩子偷拿錢一般都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有的是自己想買玩具或者零食,有的是希望給別人禮物。所以家人需要知道孩子究竟是什么原因需要錢。
如果是因為平常給孩子的零花錢不夠可以適當的增加,如果孩子不切實際的需求,我們可以跟孩子講道理。我們需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對孩子的問題對癥下藥,而不是一味的指責。
2、給孩子一定的財務支配權。可以告訴孩子哪些錢是孩子可以自己支配的,是能夠消費的。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錢花在什么位置。從小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學會錢財的合理分配,這樣就能讓孩子避免因為欲望過大而去偷拿家中的財務。
3、讓孩子知道他錯在哪里。如果只是打孩子一頓,讓他再也不敢做偷錢的事情,那么只是從表面上解決了問題。其實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里,所以這也就是很多家長在處理方式上的不同。
而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是最重要的,可以讓孩子去參加一些活動或者帶著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場所看一看,讓他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如果孩子的本質不壞的話,那么對這件事情也一定會有著自己的理解,想必他也能夠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小孩子偷錢的原因,家長一定要了解
第一、孩子有了攀比虛榮心。上了小學以后,進入到新的環境,孩子接觸到的人和環境都不一樣,之前沒有那么在意,但是有了新同學后,不可避免的會遭遇攀比情況。
比如說有的孩子炫耀自己買的新玩具,也有的炫耀自己的新衣服,對此孩子是非常羨慕,但又害怕遭遇父母的拒絕,于是為了攀比和虛榮心,孩子就走上了“偷錢”的路。
第二、沒有零花錢。對于有的家長而言,覺得孩子吃穿用度自己都給孩子買了,孩子有什么需求,張口就是了,不用給孩子零花錢。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零花錢的作用,不僅是讓孩子有了自己可以掌控的權利,也能夠鍛煉孩子金錢意識和消費意識。
第三、被父母忽略。如果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忽略,就會想去做一些能夠引起父母重視的事情,并且當孩子發現偷錢這種行為,能夠被父母發現,被父母重視后,就出現了“屢教不改”這樣的情況,所以父母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平時是否對孩子缺少了太多的關注。
當我們發現孩子拿了家里錢,該怎么辦呢
第一步溝通:很多孩子拿錢只是單純的想買東西,但是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不正確的,如果第一次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要向孩子講解,這是不好的行為,不是一個好孩子應該有的,并且強調不允許再有下一次。
第二步嚴厲批評:如果孩子明知這是錯誤的行為,還屢教不改,家長此時一定不能再心軟,一定要嚴厲批評孩子,并且加以懲罰,讓他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一定的代價。
第三步浪子回頭:如果孩子改正錯誤,家長一定要表揚孩子,發自內心的夸獎孩子,并且為孩子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