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其生理和心理方面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不僅不會再繼續聽從父母的管教,孩子處處喜歡跟父母對著干,做出許多讓父母無法約束的行為,讓父母感到非常苦惱。
青春期孩子的性格特點
1、性格孤僻。青少年產生情緒波動,是青春期的必經階段。對于青春期孩子,會因為對周圍的人產生一種不信任感而向父母、老師及同學關閉心靈之窗。
2、自私自利。現實生活中,自私的孩子并不少見。如果是一個什么都不愿與他人分享,獨占意識很強的人,是很難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的。
缺少同伴交往的孩子心理脆弱,容易產生孤僻、自卑、破壞行為、攻擊行為等心理問題,因此內心充滿了怨憤。長期處于這種不良的情緒中,將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后果不堪設想。
3、叛逆。青春期孩子總會出現一些叛逆的特征,比如開始跟家長頂嘴,不聽家長話,不喜歡被管束,跟家長反抗、對抗,對社會上很多問題表達不滿、抱怨、叛逆,外貌和行為作風上都有很大的變化。
因為青春期孩子處在成長的過渡期,凡事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也有了獨立、自由支配自己的渴望和念頭。所以在剛剛有了自我成長苗頭的時期,由于對世界的理解還不夠成熟,憑著一股熱勁和青春期特有的自信感,而表現出對世界的叛逆,對家長的不服從。
4、自尊心增強。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獨立意識增強,對事情往往有自己的見解,也就渴望他人能夠認同自己,同時渴望得到理解和寬容。另一方面,為維護自己的自尊心,他們有時也具有爭強好勝的特點。
5、有很多“小秘密”。孩子的隱私會越來越多,父母一不小心就觸犯到了自己的“秘密地帶”,對自己的隱私特別反感父母碰觸。
家長如何面對青春期孩子
1、給予理解。家長首先要理解青春期孩子一些奇怪的現象,當孩子表現出與少兒時期明顯不同的行為時,家長要知道這是孩子的青春期特有癥狀。
家長要理解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嚴格限制孩子,那樣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不適應,出現與身體心理狀態極端不符合的被壓抑的個性。容易造成孩子失去自我、沒有自尊、自卑、孤僻、依賴父母等極端的性格,將來長大很難更正。
2、多跟孩子溝通。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意見分歧,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以平和尊重的態度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隨意否定和指責孩子,給孩子錯誤的定位。
另外,家長要以合適的方式關注孩子的行為舉止,理性分析,再對孩子做出指導。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與孩子相處,并在溝通中讓孩子成熟和成長起來。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間,當他需要一個人或者是不想說話的時候,尊重他,不要說他,不要罵他,不要給他貼一些“不孝順”、“不聽話”之類的標簽,不要離得太近也不要太遠,但是要讓他知道你一直陪在他身邊。
2、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不要偷偷的看孩子的筆記本,這點很重要。如果孩子實在不愿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于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是為自己贏得尊重。
3、注意平時說話的口吻。最好收起命令的語氣,比如: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么······的話語。因為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口吻的,而且還會刺激孩子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