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進入了青春期,那就非常的難管教了。青春期的特征非常的多,性格偏激算是其中的一種,這種特征對孩子的危害比較大,家長一定要謹慎對待,避免孩子出現更嚴重的情況。
青春期孩子性格偏激怎么辦
1、不要輕易刺激孩子
性格偏激的孩子,自尊心很強,很敏感,在孩子不順心和不如意的時候家長不要盲目的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懂什么道理,家長講道理反而讓孩子覺得家長在指責孩子,所以家長不要在孩子不順心不高興的時候刺激孩子的心理。
2、適當的夸獎孩子
孩子說到底都是孩子,孩子很喜歡的也是很受用的是自己父母的夸獎,和其他孩子家長的夸獎,比如當自己父母和其他家長聊孩子的時候,其他的家長夸你家的孩子很好等,孩子會越表現出優異的行為,孩子的虛榮心是非常強烈的,性格偏激的孩子也少不了虛榮心。
3、盡量不要用暴力糾正孩子的錯誤
孩子性格偏激的時候家長會發現打孩子孩子更犟,甚至孩子就讓家長打孩子,孩子從心里不會認為家長打起到了效果,反而刺激偏激的孩子做出更離譜的行為。
青春期孩子性格偏激的原因
1、孩子從幼兒和兒童期開始一直以單向思維發展為主,家長常常強勢管教孩子。
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現象并非只在青春期里發生,其實早在幼兒期開始就已經發生了,只不過那時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就在合理管教方面放松了要求,而隱患恰就從這里時埋下了,如果家長不對孩子進行秩序和規則的培養,極容易讓孩子始終呈現單向思維發展趨勢。
而到了兒童期后,家長發現孩子性格雖然倔強了很多,而這時孩子的單向思維也仍然為主,但是仍然能處于可控狀態,而這種可控卻往往是以斥責和懲罰為主,孩子小怕被罵和打,反抗能力又有限,自然在偏執行為方面表現的不是很突出。
但是進入青春期后情形就大不同了,孩子綜合能力強了,父母管教水平卻并未提高,再想拿強勢管教那套做法,基本上很難見到效果。
2、青春期孩子缺乏對規則與秩序的理解,不想受到約束,不斷突破,但又不斷碰壁。
無視規則與紀律成了大多數青春期孩子常見的表現,但是他們又必須要生活在規則與秩序之中。如果在一個家庭里,沒有家規,青春期孩子就會對父母的管教不服,認為父母管的太多,于是便會不斷用各種招數化解他們的管教和約束。而這恰是最讓家長頭痛的事,在家看來自己管教孩子是在盡責,可是他們哪知道管教幾歲兒童的方法完全不可行了。
于是在孩子和父母之間便開始了拉鋸戰,家長想約束孩子,孩子便不斷通過反抗來突破,而突破的過程又是青春期孩子不斷碰壁的過程,因為他們還沒有經濟獨立能力,還必須要接受父母的保障。到了學校里其實也一樣,有些家教缺失的孩子,同樣不滿老師的管教,成了問題學生。
3、青春期孩子得不到正面的評價和肯定,批評過多,導致孩子心理不滿不斷積累。
如果我們去觀察那些整天上老師和家長感覺到棘手的孩子,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生活和學習態度消極,上課不愿意聽課,不愿意遵守紀律,不愿意完成家庭作業,不愿意做家務等。而這樣一來,青春期孩子就極容易被老師和家長批評,批評次數越多,越容易讓青春期孩子得不到正面的評價與肯定。
4、青春期孩子過高估計自己能力,不顧及做事后果,有極端行為后得不到應有的懲戒,反而會有恃無恐。
一些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行為,實際上是建立在過高估計自己能力基礎之上,他們不愿意受管教和約束,想追求屬于自己自由的同時,完全不顧及做事后果。而矛盾的高發地恰在學業這塊,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往往評價說孩子挺聰明,可就是不愿意學習。正是希望孩子把聰明用在學習上面,于是家長和老師們便強勢管理,可是對于青春期孩子來說,你越讓我學我越不學。
不學的后果是什么呢?在學校里違反校規校紀,在家里不服父母管教,經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當青春期孩子做偏執行為后,家長和老師們又往往拿他們沒有太好的辦法,因為現在環境太寬容了,得不到應的懲戒,其結果就是有恃無恐。
青春期孩子有哪些顯著特征
一是驕傲自負
對自己的評價過高,貶低周圍的人,常常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別人的建議聽不進去,對父母和同學態度苛刻,看誰都不順眼。
二是猜疑和精神過敏
眼里容不下別人的錯誤,無緣無故認為別的同學對自己有敵意,時常帶著有色眼鏡觀察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