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孩子成長的一個轉折點,而這個階段的他們也會慢慢進入一段時期的青春期,也會隨著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變得越來越討厭父母的管教,常常會做出一些叛逆的行為,來反抗父母。
初一孩子叛逆不聽話怎么辦
1、理解孩子的叛逆期。叛逆期是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尤其是遇到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會隨著生理的變化而引發心理的變化,因此會變得有主見,有想法,開始對父母的話產生辯證的思維意識,進而出現頂嘴、不聽話、反抗,愛自由不喜歡束縛等叛逆表現。
因此當孩子的行為與自己的愿望相違背時,我們要嘗試去理解去接納,不要擔心自己的權威被動搖,可以通過商量去解決,而不是非要爭出個一二。
2、多溝通少嘮叨。要學會傾聽孩子,學習與孩子平等交流。如果孩子到了中學階段還愿意有什么事都與家長交流,那家長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孩子愿意與家長交流,有什么問題都能夠得到比較妥善地解決。
許多家長忙于工作,忙于賺錢,不想聽孩子的傾述,認為那是毛孩子雞毛蒜皮的事。這樣就喪失了了解孩子、引導孩子最重要的一個渠道。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多與孩子溝通,有效的溝通才能建立起彼此之間的感情。
3、尊重孩子自主自立的要求。家長千萬不要包辦代替,過于溺愛。孩子普遍逆反,挑戰家長和老師,挑戰自己,發展自我同一性。家長要學會閉嘴,少講道理。
4、和孩子平等相處。據說叛逆,年幼的孩子只是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孩子這時候有敏感思想,對他人特別是異性,表現出相同的年齡不該有的行為舉動,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就父母和老師而言,平等像朋友一樣耐心地與孩子和平相處,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回歸正常的生活。
5、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氛圍對于孩子的情感和行為有著很大的影響,家長應該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并與孩子共同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初一孩子的心理特征
1、成熟性與幼稚性的統一,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之間是逐漸過渡的,初一孩子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孩子的特點。
2、向上性與盲目性的統一,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
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于萌芽階段,神經系統調節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泄氣,有從眾心理。
孩子叛逆的原因
1、孩子獨立意識的覺醒,導致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孩子長大了,發展了自己的獨立觀念和做事的一套行為準則。但父母仍視他為小孩子,處處管他。于是,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處處反對父母。
2、父母受過不恰當、嚴厲的教育,不給孩子機會。有的父母總喜歡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不給孩子空間,孩子會產生逆反;父母的期望太高,提出的要求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圍,如果長期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孩子可能會有逆反心理。
3、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交流。親子關系往往缺乏溝通,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在一定時期內激起孩子的叛逆現象。首先,孩子可能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其次,他們可能想用這種反抗來證明他們已經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