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到12歲的小孩子正處于小學階段,同時也是他們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期間,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疏導,那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6-12歲孩子心理教育
1、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在每個階段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做好未雨綢繆。只有這樣,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才能不慌亂。
父母既然是孩子的引路人,那就要走到孩子的前邊,去指引,而不是去指手畫腳。我們做家庭教育的有這樣一句話,關系先于教育,處理好親子關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2、隨時給孩子反饋。當孩子有一點進步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用情感互動給孩子反饋。每一次積極的反饋,正面的確認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加持。其實,實現溝通的前提是一個人和自己有良好的關系,自我溝通順暢、少糾結、多感受的人,很自然地具備溝通能力。
3、和孩子主動交流。6-12歲的孩子很少主動跟父母談心事,父母應該放下家長的架子,主動找孩子溝通,不要在孩子面前擺出一副長輩高高在上的姿態。我們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如果不能跟孩子打成一片,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有些性格嚴肅的家長,如果做不到用朋友的語氣跟孩子面對面交流,其實可以借助別的方式,比如現在通訊很發達,家長可用微信、QQ、短信的方式跟孩子交流。
4、確定目標。叛逆期的孩子內心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這時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找到正確的路。家長要好好地給孩子規劃一下人生,給孩子找到一個目標。有了目標,孩子就有了動力,學習起來更有勁,也不會再想著叛逆。
5、我們還需要幫助小學生建立自信心。他們應該知道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任何事情,我們可以通過表揚和鼓勵來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6-12歲孩子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依賴心理。有依賴心理的小學生,主要表現在對環境、家人的依賴,其次表現在有自責傾向。這些表現每時每刻,都在危害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他們從小到大都是在身邊的人關懷及呵護下長大的,有時候連很基本的事都需要別人替他們完成。被別人說幾句后,他們就會感覺沒人再愛自己,失去了所有愛。
2、自卑心理。過分敏感,自尊心強。弱體群體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唯恐被人忽略,過分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任何負面的評價都會導致內心激烈的沖突,甚至扭曲別人的評價。
家長該如何教育6-12歲的孩子
言傳身教。在孩子的人生中,即使遇到過再好的老師也不如你,也只有你是從小陪伴他長大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你的一言一行對他有很大的影響作用,他甚至會在不自覺中模仿你的所作所為,然后形成他自己的行為習慣。
要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你就要擺正自己的姿態,向孩子言傳身教,告訴他們正確的做人道理,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
適度關心孩子。做父母的都愛孩子與關心孩子,但切忌過度關心,凡事都極易滿足孩子,長久下去,這容易養成孩子自私、自大的心理,變得不懂尊重別人,認為世界唯我獨尊,變得十分驕縱。
穩定自己的情緒。無論你處于任何的情緒,都請你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切勿將你在其他事情上的產生的負面情緒,帶到家庭中去,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喜怒無常。你可知你的喜怒無常,會刺激到孩子敏感的內心,讓他變得多疑、膽怯、情緒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