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孩子從幼稚到成熟的轉折期,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漸漸變得獨立,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與判斷,渴望自己做主,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孩子的叛逆行為的產生,并非是一朝一夕產生的,其原因也是多樣的。
為什么10歲孩子就開始叛逆了
孩子自我意識增強,是叛逆心理產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孩子希望表現"自我",于是處處與人對著干。
叛逆起源于孩子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理的增強,加上現在社會媒體的急速發展,孩子的信息來源十分廣泛,社會和媒體的不斷沖擊,促使孩子對許多東西產生興趣,他們便要通過表現個性、追逐潮流來滿足自我意識的好奇心。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好奇心超出一定度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叛逆的性格,這個"度"超出得越多,孩子就會越叛逆,叛逆的危害也就隨之加劇。
過多關注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少家長整天目不轉睛地盯著孩子的錯誤來抓,如此一來,你就會發現,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放佛時時刻刻都在跟你作對一樣,一點也不讓你省心。
成人與小孩的思維不同,生活習慣也不同,日常矛盾是在所難免的。孩子不是一出生就會用筷子,他們都是憑借本能用手去抓;孩子更不可能一入學就愛上學習,大多數小朋友都覺得學習枯燥乏味、難以堅持。
孩子的天性就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高興了就皺眉,就哭泣,就對爸媽說:“我不要!我不做!”這當然是不對的,但我們在看到孩子做出一些成人不可理解的事情時,別急著生氣和責罵,用教導孩子走路和用筷子那樣的耐心去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習慣。
10歲小孩叛逆不聽話有哪些表現
1、避而不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直接和父母對著干,有些孩子會選擇比較中性的態度。既然他們的內心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教導,所以他們就直接會選擇避而不談的方式。
比方說孩子放學回到家之后,他們會把自己的房門緊緊地關起來,即使父母需要進入,也需要征得他們的同意。
2、沉默不語。還有一些孩子會在家長和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選擇沉默不語的方式。他們能夠完全聽到家長在說什么內容,也能夠明白家長的心意。但是為了避免親子之間的尷尬,他們會選擇不說任何話。
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家長應該怎么做
1、理解信任孩子:和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信任的朋友關系,相信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適時聽取孩子的意見。
2、避免正面沖突: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應該冷靜,以免萌發孩子的對立情緒,是叛逆心理更強烈。
3、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這樣孩子可以多交朋友,豐富、充實精神生活,發展"自我"意識,培養開朗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