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往往會變得難以管教,誰也不服,脾性難以捉摸;此時的家長“如臨大敵”,情緒很容易受到孩子的影響,時常常會因此焦慮不安,對孩子也失去耐心。面對孩子的叛逆期,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孩子的三個叛逆期及處理原則
一、2-3歲。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會非常不聽話,動不動就哭鬧,讓家長頭疼得很。
二、7-9歲。這是孩子從幼兒過渡到少年的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可能有賴床、挑食,還有和父母對著干的情況出現。這都是由于孩子進入學校接受教育以后,他的獨立意識又進一步得到了培養,那么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想通過這些方式來反抗父母的權威。
三、12-18歲。12-18歲的孩子們正式進入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只要一提起青春期的孩子,各位家長就忍不住焦頭爛額。
處理原則:
一、采用溫暖原則。父母不要因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教育孩子,處理突發事件,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孩子一時半會想不通,要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
二、家長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處理孩子的問題,父母要主動,要用商量的口氣與孩子進行交流,父母不要有老子就是老子,老子說了算的霸氣思想,這只會招致孩子的對抗、反感,甚至逃避,用沉默和出走來回答父母粗暴態度。
三、處理問題,父母要步調一致。不能父親這樣說,母親又那樣說;父親在嚴厲教育孩子,母親卻在一旁護短。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要先商量一下對策,口徑一致后,再與孩子進行交流。
四、多鼓勵孩子,少指責他們。孩子的問題是錯的,但他沒意識到,父母批評孩子,要講究一個策略方法,指出他們的問題實質,要鼓勵他們去改正和改變。父母不能用大人的腔調來宣泄自己的不滿。
叛逆期兒童的具體表現
1、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帶孩子逛街,孩子在櫥窗里看到一款玩具汽車之后,堅持要買??墒羌抑幸呀浻泻芏囝愃频耐婢咂嚕诰芙^孩子的要求后,孩子便開始大哭大鬧,甚至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2、出現破壞性和攻擊性行為。在家里摔東西、拆玩具、在家具和墻壁上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東西丟得滿地都是,當家長去批評孩子時,孩子不僅不聽,還出現打人、踢人、吐口水等攻擊性行為。
3、與父母唱反調。父母要求做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比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在床上亂蹦,孩子聽后,反而蹦得更有勁了。不理睬父母,寧愿自己玩,也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規則。故意破壞之前定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比如家長和孩子說好每晚只可以看半小時的動畫片,可以孩子卻經常違背這個約定,與父母扯皮,要求多看半小時動畫片,否則就不吃飯。
5、和其他孩子發生沖突。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喜歡爭搶同一件玩具,喜歡爭搶先后順序,喜歡自己獨享,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家長該如何引導
1、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常常以愛的名義對孩子大喊大叫,希望孩子能夠言聽計從。其實這樣只會適得其反,還不如靜下心來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多關心孩子,理解孩子,這樣孩子自然就會乖乖地聽父母話的話。
2、信任。只有孩子信任家長時,才會相信家長說的每一句話,自然就不會產生叛逆心理了。同時家長也需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他們犯錯誤時千萬不要一味地指責,而是要耐心地教導他們做事的方式方法,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推動他們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3、鼓勵。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或障礙時,家長要及時提供解決方法,引導、鼓勵孩子走出困境,千萬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造成心理障礙,產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