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變了,其實這些都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的變化及表現,家長們要及時的調整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孩子青春期的表現
1、自我意識覺醒。這時候的孩子一方面不像小時候那樣懵懂無知,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會產生一種自己已經長大、已經有足夠能力的認識。
他們更多的關注自己,圍繞自己進行思考并提出疑問,認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開始生成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意識,而不只是一味地聽從與順服。
2、容易發怒。父母會發現青春期的孩子脾氣特別暴躁,有時甚至因為一句不痛不癢的玩笑話就會大動肝火,甚至是與別人產生肢體上的沖突。這個時期的孩子需求一旦得不到父母的滿足,便會向父母發脾氣,大吵大鬧。
3、與父母的相處模式發生變化。從青春期起,人類個體開始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成為社會中一個獨立的成員。這時候的孩子從以前依賴父母、與父母無話不談變成了希望擺脫父母的控制、能有自己獨處的小天地以及有屬于自己的小秘密。如果親子之間相處不當,甚至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
4、焦慮不安。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許多事物都能讓他們感到焦慮,包括親子之間的關系、學習成績的下滑、同伴之間的關系。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比較脆弱,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愛,而一旦無法從父母、同伴身上得到關愛,他們就會非常容易產生焦慮,其次才是學習與其他的因素。
5、郁郁寡歡。青春期的孩子由于他們的身心無法同步發展,極大的增加了青春期孩子得抑郁的幾率,在這個時期,孩子們對許多失去不感興趣,平日里總是郁郁寡歡,沒有一絲快樂可言。
內心時常感到莫名的傷感,從而覺得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尤其是對于一些性格比較沖動的孩子來說,在這個時期,一旦受到某些刺激,就會出現消極的情緒。
父母應該如何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呢
1、平等對待。一些父母習慣了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和孩子溝通,命令孩子做事更是司空見慣,這類型的父母控制欲也極為強烈,非常容易與青春期的孩子產生矛盾,造成沖突。
建議父母要學會委婉溝通,試著和孩子商量,而不是命令孩子,和孩子說話時最好看著對方的眼睛,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交流,接納孩子。
2、信任孩子,少嘮叨。青春期的孩子,會特別討厭父母的嘮叨,很容易激發他們的反感情緒。因此,父母應該多信任孩子,不要動不動就說他們,在他們身旁嘮叨個不停。
3、多了解孩子,增加共同話題和語言。父母要多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的喜好,然后從興趣愛好入手,增加你和孩子之間的共同語言,讓孩子愿意和你們親近。
青春期處理不好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1.影響孩子發展。青春期,是一個問題多發期,如果父母不能夠幫助孩子處理好這個階段,可能就會讓孩子誤入歧途,影響孩子以后的發展。
2.學習成績。青春期的孩子,厭學意識也比較明顯,喜歡結伴逃課;就算去了學校,也可能只是趴在桌子上睡覺。如果處理不好孩子厭學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3.親子關系產生隔閡。孩子處于青春期時,父母不經意間的言語和行為就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可能會選擇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這些都會激發親子矛盾,容易產生親子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