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但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除了給孩子身體上的傷害之外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傷害,而且心理層面的傷害來的更大。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老是打孩子罵孩子對孩子有影響嗎?
老是打孩子罵孩子對孩子有影響嗎
有。
老是打孩子罵孩子孩子會變得:
1、傷害孩子的身體。如果家長動不動就開始動手打孩子,孩子們的幼小身軀沒有發育成熟,完全無法承受父母打罵的力度。父母有時控制不住情緒,會用成年人的力度去打孩子,無論是一巴掌還是一腳,都會使孩子受到傷害。
2、容易自卑。家長打罵孩子之后,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聽從了家長的“教導”,實際上,他的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之路。
3、孩子越來越叛逆。如果父母總是用打罵教育來讓孩子心服口服,但是最終孩子長大后會特別叛逆,因為打罵教育,雖然讓孩子表面上看起來變溫順了,但是孩子的內心根本不會服從父母。
雖然父母的打罵教育,可以從氣勢上壓倒孩子,但是父母并沒有真正的讓孩子心服口服,孩子當孩子長大后遇到了問題,也會采取錯誤的方式去解決。
4、性格變得懦弱。如果孩子經常挨打,時間長了,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5、容易固執。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故意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有的孩子則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
6、沒有安全感。家長時常這樣教育孩子讓孩子感覺得不到父愛和母愛,讓孩子感覺父母對自己非常的厭惡,從而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影響孩子與父母的關系。
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出現打罵教育呢
1、恰當的處理。家長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適當的冷處理會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會有收斂的表現。當家長在覺得孩子有自我認識錯誤的表現時,家長再對孩子進行教育。
2、不要對孩子妥協。家長在給孩子制定好一定的制度的時候,就不要輕易去修改,即使孩子哭鬧也不行。因為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輕易妥協了孩子會使孩子以為不聽話、哭鬧是一種最好的表現方式。
3、冷靜解決問題。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不要沖動去打罵孩子,家長應該放平心態認真和孩子說話,跟孩子講道理,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打罵孩子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嗎
一味地打罵孩子,并不會讓孩子得到反省的覺悟,而是會讓孩子覺得,他被打是因為自己犯錯的時候“太明顯”,只要自己下次不被發現,那么就不會被打。
由此看來,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還是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一時氣上心來就打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