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孩子因為沒有掌握住適當的學習方法,很容易進入到學習的誤區,出現一種“假努力”的情況,但每個孩子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家長還需要找出具體原因,然后對癥下藥。
為什么小孩很努力卻成績不好
1、 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容易走神。有些孩子上課時坐得端端正正,看似很認真,但從不舉手、不回答問題,其實有可能是他聽不懂或思想開小差,已經神游在外,只是麻木地坐在那里聽天書。
2、 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效率低下。有時我們看見孩子一直在寫字臺上寫寫劃劃,可是寫了一晚上都還沒把作業寫完,而且質量還不高。可見,之前“勤奮”的樣子,只是他做給家長看的罷了。這種情況,要么是他不會做,要么是其注意力并沒放在學習上。
3、 無用功太多。對學生來說,一旦有這樣的困擾,說明在學習中浪費了太多的時間,無用功太多,所以,才出現“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情況。
4、 知識積累得不夠。眾所周知,在學習的道路上,從來都沒有一蹴而就的,完全需要大量地積累,才能發生質的變化。因此,很多非常努力、卻無法取得高分的學生,完全是因為平時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知識還不足以發生質的變化,所以,分數上才沒有絲毫的改變 。
5、 不懂得思考。很多孩子只是被動的去接受知識,他們從沒想過主動的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會一味的跟著老師的思路,然后照本宣科的去答題。
所以如果考試時題型發生了變化,那么他們根本無法解答,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解題思路,只知道死記硬背,生硬的去記憶,而不是試著去理解其中的知識點,所以學習成績往往不會特別理想。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偽勤奮”
表現1:不經過思考,邊做題邊翻看答案。孩子平常在學習的時候會怎么做的呢?比如他正在做習題,是靜坐桌前,冥思苦想,反復演算,十分專注?還是抓耳撓腮、左顧右盼,邊做題邊翻看答案?如果是后者,那便是“偽勤奮”了。
因為這樣做習題過于依賴參考答案,根本沒有經過大腦的思考,會嚴重影響學習效率。久而久之,學習就變成低水平的重復,在學習上難以得到突破。
表現2:貪多求快,做題不經大腦。很多家長認為,我家的孩子做題最多,而且寫作業特別的快,然而多和快就一定好嗎?不見得。有些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一味的趕進度,刷出了速度和數量,卻沒有刷出質量。就算做的多,做的快,結果全做錯了又有什么用?
平時應該留意一下,孩子是否在盲目地做題和刷題,一心追求結果,機械的為做題而做題是一種學習效率極低的表現,這樣的孩子并沒有深入到學習的核心,是內心浮躁和功利性強的表現,在做題中,應該要重視過程,學會歸納總結。
小孩很努力卻成績不好怎么辦
第一、制定好學習規劃。很多中等生并沒有確切的學習計劃,都是以老師布置的作業為主,寫完了就覺得完成任務了。而尖子生恰恰相反,他們會在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就給自己制定好一套詳細的學習計劃,明確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目標,對當天的知識能夠做到“日日清”,從不把難題留到明天。
第二、學會使用錯題本。相信錯題本大部分同學包括中等生都會有制定,但是中等生往往制定了錯題本,把錯題寫下去了,并不會多花時間再去回顧這些錯題,并且遇到難題就想逃避,選擇下一題。而尖子生就不一樣了,他們會把錯題記錄下來后,開展三到五次的錯題回顧訓練,直到把這些知識都消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