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題總是粗心大意,父母及時與孩子溝通交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盡量陪伴孩子,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減少孩子粗心大意的情況。
孩子做題總是粗心大意怎么辦
1.錯題集的給孩子一個“錯題集”,讓孩子把每次作業中的錯題抄在“錯題集”上,找出錯誤的原因,把正確的答案寫出。這實際上是一個錯誤“檔案”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多是馬虎,有利于認識錯誤的危害,下決心改正。錯題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辦法。
2.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馬虎是從草稿開始的。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從草稿開始就要嚴肅認真。這有利于克服馬虎的毛病。
3.不要依賴橡皮。橡皮是造成馬虎的一個根源,反正錯了可以擦,于是錯了擦,擦了錯,孩子不在乎。家長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錯了不許擦,孩子就會認真一點。“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爭取一次做對。
4.學會自己檢查。有些家長總怕孩子錯題,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給孩子檢查作業。這樣做使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反正錯了媽媽能給檢查出來,所以做題時馬馬虎虎。
家長不要給孩子檢查作業,讓孩子養成自檢的習慣。錯了又沒檢查出來,就讓他不及格。這樣他才能認識到馬虎的危害。有了自檢的能力,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讓孩子考家長。讓孩子出題考家長,孩子很感興趣,他們會成心出些容易錯的題,把家長考住。家長成心馬虎,讓孩子批評,這時對孩子也是一種教育,將來他們做題時也會防止馬虎。
孩子做題粗心大意的原因
1、對粗心造成的危害認識不足。有的同學認為粗心是小毛病,題都會做了,粗心出點錯沒什么了不起;孩子聽了大人的話會認為粗心是可以原諒的小毛病,甚至把“粗心”和“聰明”聯系在一起。由于老師、家長、孩子都認為粗心不是什么大事,導致粗心馬虎在考試中頻頻出現。
2、平時缺乏基本技能訓練。有的學生平時忽視基本技能的訓練,認為它是“小兒科”,對一些必備的基本技能掌握的不扎實、不熟練。如在平時的作業中遇到應用題,常列完式子后就把計算過程省略了,即使老師強調了也不按要求做,以為這樣省時間。平時耍小聰明,練習少,導致考試經常出錯。
3、沒有認真審題。這種情況常出現在比較簡單的答題中,有的學生一看到比較容易的題就產生興奮、激動,同時表現出浮躁、粗心,不再進行細致思考,倉促應答,出現錯誤。
容易的題也容易出錯,出題者往往在一些看起來較容易的題目中隱藏一些容易被忽視、被漏掉的問題,如不細心,極易出錯;有的學生憑經驗審題,當試題要求變化時,因審題不認真而丟分。
4、答題時間安排不當。有的學生在答題時,前面的題認為是比較簡單的,不能丟分,書寫也太慢占用了太多的時間,等做后面的題時由于時間緊張,草草做答,結果丟了許多不該丟的分。
5、求勝心切。看到其他同學紛紛交卷,自己也不甘落后,草率作答,匆忙交卷;還有的同學爭強好勝,總想第一個交卷,以顯示自己,所以答完卷后不仔細檢查就交了卷,結果有時間得到的分數也沒得到。
孩子做題粗心的常見表現
1.忘記寫名字;
2.題目不看完就開始寫;
3.看錯題意(例:6看成8, 小于看成大于,“從小到大”看成“從大到小”等);
4.平常會,考試就不會;
5.教過了,還是錯;
6.做完不檢查;
7.漏字、漏行、沒看到(例:居然沒有看到背面還有題目);
8.都算出來了,但居然寫錯了(例:521抄成了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