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懂的時間的可貴,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拖延磨蹭,會對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逐漸改變自己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六年級孩子磨蹭拖拉如何改正
1、讓孩子有“效率”的概念。無論是學習效率,還是做其它事情的效率,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要專心干一件事情,并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很多孩子在七、八歲的時候,會出現磨蹭的毛病,就其本質來說,大部分就是習慣的問題,或者是說沒有“效率”的概念,習慣于做事情能拖就拖,能懶就懶。
家長首先要灌輸給孩子專心做某件事,追求效率的概念。比如告訴孩子,學習的時候就要心無旁騖地學習,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地完成作業,該玩的時候就要痛痛快快地玩,釋放自己。而不能邊玩邊學,那樣既學不好,也玩不痛快,很不明智。
2、給孩子做事情規定一定的時間范圍,并有獎懲。家長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因為要強化時間概念。比如當孩子寫數學作業時,家長可以根據作業量規定要在30分鐘之內完成數學作業。并且每隔10分鐘,家長要提醒一下孩子時間,讓孩子心里有數。
這樣孩子在寫作業時心里就會繃著一根弦,而不是隨心所欲,注意力分散地邊寫邊玩。當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寫完數學作業時,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獎勵,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作業,家長也要給孩子一定的懲罰。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自然就有了時間概念,也會形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3、培養孩子做計劃的習慣。讓孩子自己制定每天的時間表,比如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放學后幾點到幾點寫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有主人翁意識,也會有時間觀念,會更自律。
每天的每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都要讓孩子自己制定,這樣不但鍛煉孩子安排時間的條理性,也會提高孩子的自律性,一個能自主的孩子,家長自然就省心多了。
4、家長要少嘮叨,多以身作則。對于孩子拖拉、磨蹭的習慣,很多家長愛嘮叨個沒完,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孩子根本聽不進去,依舊我行我素。
家長平時就要以身作則,做事要干脆利落,讓孩子感受到一心一意,高效完成一件事的魅力,孩子總是善于模仿,也容易受身邊人的影響,家長的行為孩子看在眼里,學在心里,逐漸也會改掉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六年級孩子磨蹭拖拉的原因
1、父母嘮叨。話說得越多,說服力越打折扣,心理學解釋這種現象叫做“超限效應”。家長催促孩子時,一不經意就出現這種現象。當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思維被拉扯,生活被支配,又不敢硬橋硬馬地反抗,只能不主動、不合作、不妥協,也就是磨蹭。實際上孩子的拖沓,隱藏著對家長的報復。
2、父母的“越俎代庖”。許多家長,見孩子做事慢吞吞的,心一急便親自披掛上陣,代替孩子寫作業、收拾房間、穿衣穿襪子等。凡事都代勞,容易讓孩子責任意識單薄,散漫沒有約束。遇到事情,依賴心理和畏難情緒油然而生,必定能拖就拖。
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在家給孩子定規矩,制定作息時間。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因為對孩子大多是嬌慣的,認為小孩子小的時候懶一點沒關系,等長大就好了。然而很多孩子的時間觀念是小時候在家被爸媽慣壞的,沒有養成很好地生活作息時間。
孩子在家的時候是比較多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定規矩,比如吃飯時間控制在多少時間之內,在這個時間段里沒吃完就不能再吃了,形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會促使孩子形成時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