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自控力弱,孩子在很多方面的表現都不是很好,例如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發火,還控制不了自己沖動等行為,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孩子自控力太差怎么辦
1、讓孩子自己制定規則。在培養孩子上我不推崇父母什么都管著孩子,但是這不代表孩子做什么我們都接受。不是撒手不管也不是放任自流,讓孩子有自控能力,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規則。
相比之下如果父母給孩子立出來一個方方框框的規則,孩子可能不愿意按要求來做,但是如果讓孩子自己去制作,或者和父母一起商討,孩子會有自身的參與感,從而愿意去遵守規則,慢慢按照規則做事自然自我管理能力就會提升。
2、不破壞孩子的自我控制。我認為不打斷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這和小孩子插話是一樣的道理。但是生活中,很多父母總喜歡去隨意打斷孩子的言行和秩序,但是自己卻并不知這樣做有何不妥。當孩子在專心地做一件事情時,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是有自我管理能力的。
但是家長不斷地催促孩子和打斷,其實就是在破壞孩子的自控力和管理能力,因為孩子心中是有自己的規劃的,有時我們尊重孩子的自控力,對孩子反而更好。
3、讓孩子享受自控力成功的好處。孩子自己管不住自己,孩子內心也會煩躁,他也希望放學回家就寫作業,然后剩余的時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每次就是經不住誘惑,那么這時家長不如讓孩子體驗一次自控力成功的感受。
例如讓孩子專注地寫作業,之后的時間隨便孩子方式,這樣不僅玩開心學得還好。否則自控力不強在較長的時間做一件事誰都會心煩的。因此,讓孩子享受自控力的好處,孩子慢慢就能有自我管理能力了。
4、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在無時不刻的影響著孩子。讓孩子有自我管理能力,有自控力,父母首先要有一個有規律的生活,例如每天睡前閱讀、總結。
這樣的習慣和約束是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孩子在父母身上看到的影子,也會孩子自我管理的基礎。
孩子為什么會缺乏自控力
1、缺乏外部約束力。在家庭的氛圍下,孩子很難像在學校中那樣集中注意力,所以常常導致學習效率非常低下。
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孩子自控力不夠好,跟外部約束力的關系非常大。比如家里缺少學校那樣的學習氛圍或是家長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督促孩子學習等等,這些都會造成孩子自控力欠缺。
2、缺乏邊界意識。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對孩子進行邊界意識的相關教導,孩子通常很難通過自己的認知培養出邊界意識。因為孩子在突破邊界時,是不會想到突破邊界后為自己帶來的后果的。所以做事情常常缺乏分寸感,自我控制能力差。
3、父母過分包容。很多父母對于孩子犯錯的態度都顯得過于寬容,那么在孩子的認知中,就會認為犯錯的時候也不會受到多大的懲罰,所以會更加的肆無忌憚。這就導致了孩子在行為能力上缺乏自控力,因為他不需要承擔缺乏自控力所帶來的自然后果。
孩子自控力強有什么好處
1、提高做事的效率。自控力好的孩子往往都擁有很高的專注力,專注力高的孩子在學習時,往往能夠更高效的吸收老師所教導的內容;在生活上做事風格也會更加雷厲風行,不拖泥帶水。
孩子把有限的集中力更好的運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不僅可以避免外界事物對孩子的刺激,更是提升了孩子的做事效率。
2、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就感。當孩子通過自控能力讓自己延遲滿足時,會獲得比平時更多的自我實現的成就感。這樣的成就感會促使孩子更積極的去約束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這樣孩子就在自身形成了一個關于自控力的良性循環,同時這也提升了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讓孩子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