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多數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定的物權意識,他們覺得自己喜歡這個東西,所以想要把它們占為己有。但這確實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所以家長一定要積極引導。
孩子一直偷東西怎么辦
1、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家長不要以審訊的口吻問孩子:“說!為什么偷人家的玩具!”“你怎么這么不乖!都說了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而是要和孩子溫和溝通,鼓勵和引導孩子說實話,了解孩子這么做的原因,這樣才可以根本的解決問題。
2、要理解孩子。孩子對于自己沒有見過的,或者是一些喜歡的東西,都會有十足的興趣。當成人見到自己心愛的東西,也會想買回家,更何況是孩子,孩子也不懂得該用什么樣的正確方式來進行獲取。
他只知道我喜歡,我就要拿回去,不管別人是否同意,卻不知道拿回去的方法是錯誤的。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問題時,首先要先理解孩子的行為,是屬于正常的心理范圍,再去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偷拿別人東西是不正確的行為。
3、簡單直接地告訴孩子。其實,根據心理學研究,孩子對于一些委婉的話,是很難去理解的,語氣委婉的提醒孩子,不如直接地告訴孩子。
比如說問孩子東西是誰的,然后再問孩子,有沒有經過同意,如果沒有,就需要告訴孩子,沒經過同意,就不能拿別人家的東西。這種直線思維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快地理解,心理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4、教導孩子正確做法。家長幫助孩子分清楚了對錯以后,應該要正確指導孩子接下來應該怎么做。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將東西還回去。如果孩子沒有勇氣,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將東西還回去,同時可以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示范。
孩子一直偷東西的原因
1、物權意識薄弱。在孩子的認知里,他們對于物品所有權并沒有概念。在他們的認知中,所有東西好像都是屬于自己的,沒有做到一個明確的區分。
所以也許孩子看到好看的東西,拿在手中玩,別人看來是“偷”,可孩子自己卻認為是一件非常正常并且沒有任何錯誤的事情。
2、模仿別人。孩子的意識不成熟,在很多情況下,沒有屬于自己的價值觀。所以看到別人有什么行為,自己沒有判斷的能力,就會開始模仿。所以孩子們偷拿東西,很多時候是看到了身邊的小朋友有類似的行為,他們才會產生相同的行為。
3、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很多孩子在超市里拿東西偷偷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主要是因為家長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欲望和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是這種強烈的需求就會促使孩子產生“偷”的行為。
如何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制定規矩,明確規則。家長可以為孩子制定規矩,讓孩子明確知道拿起物品之前需要詢問家長是否可以。尤其是在公眾場合,不能不經允許隨意動用不屬于自己的物品。因為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如果家長不能做好規矩的制定,將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導致孩子出現認知混淆。
塑造“主人翁”意識。家長可以塑造孩子“主人翁”的意識,比如在家里來客人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招待。幫助孩子意識到他也是家庭的主人,讓孩子學會如何用家中的物品招待客人,提高孩子的自主意識。促使孩子直觀的體會到如何正確與人相處,建立孩子的物權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