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孩子總是馬虎大意,家長們說了很多遍,孩子依然不知悔改;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一定要多花心思,正確的引導孩子,相信一定可以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壞習慣,從而變得更加的優秀。
三年級孩子總是馬虎怎么辦
1、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如果孩子犯了一點錯誤,父母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如果家長一再地強調孩子馬虎粗心,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粗心。
相反,如果家長能及時觀察到孩子的細心之處并加以表揚。孩子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自己很“細心”的心理暗示。同時讓孩子看到細心的好處,從而讓其產生克服粗心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注意訓練和習慣培養。經常讓孩子做一些精細和對比訓練,做一些類似“找不同”等提高注意力辨別力的訓練,在實際操作中一點點提高認知能力和視覺辨別能力。通過努力發現并及時肯定孩子的細心來糾正粗心。
3、糾正孩子粗心毛病的方法。以強化細心、淡化粗心來達到改變粗心的目的。讓孩子做事不驕不躁。這要求家長有足夠的耐心,不遷就,不粗暴。這樣,就可以通過改變孩子的行為來改變他的習慣,以至于最后改變個性。
孩子馬虎粗心背后的原因
1、知識點不夠熟練。很多家長認為,粗心這種小問題只是偶然發生的,跟孩子有沒有掌握好知識點無關,其實不然。也許,一道因粗心產生的錯題,你再次問孩子“該怎么做”時,他可以如數家珍,但這并不意味著這道題背后的知識點他已經熟練。
當他真正胸有成竹的時候,其實是非常難出錯的,總在一個地方栽跟頭說到底還是知識點不熟練,家長和老師們應該督促孩子加強基礎知識記憶的訓練。
2、學習習慣不好。經常犯粗心錯誤的孩子往往有以下幾個特征:做題偏向速成、作業從不檢查、上課思想易拋錨。也許在孩子小學的時候,這類不良的學習習慣并不會有太大影響,依靠自身的聰明可以彌補,也會獲得不錯的成績。
但是隨著孩子升入高年級、初高中,已經形成的學習習慣會大大影響他的成績。粗心的毛病之所以根深蒂固,多半也是學習習慣使然。
3、思維定勢在搗亂。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
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學習中,如果孩子習慣性運用思維定勢解決問題,就很容易出錯。習題是千變萬化的,變量出現了差異,解題方法就要隨之改變。所以有思維定勢的孩子,建議多進行“變式訓練”,家長可以給他故意設置一些“陷阱”,以此警醒。
4、驕傲自滿。還有一種導致粗心的心理因素,即驕傲自滿。有時候還沒看清題干就開始做題,覺得自己什么都會;有時候錯題不認真分析,覺得自己只是一時失手。這種馬虎的做法根源上還是有所驕傲,所謂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才能進步,驕傲自滿是萬萬要不得的。
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老是搞小動作該怎么辦
要想改掉孩子的壞毛病,家長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從于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可以通過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入手,慢慢過渡到四十分鐘,也就是一節課。要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