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總是一門心思的關心孩子的學習,想讓孩子取得優異的成績,但總是事與愿違,家長們越是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們反而更加的懶惰不愛學習了,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孩子懶惰不肯學怎么辦
1、幫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一般來說,孩子學習懶惰常常與生活散漫分不開,而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節奏則是矯治孩子懶惰習性的第一步。日常生活井然有序的人,做事就不會拖拖拉拉。
2、讓孩子認識到勤奮是美德。學習懶惰是—種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反映了—個人對生活對學習的一種態度和觀念。所以,要幫助孩子認識到勤奮是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勤奮可以改進自己的學業,勤奮可以使人事業成功、生活幸福。而且勤奮的人比懶情的人有更多的人生樂趣。
3、讓孩子學會獨立。父母不要為孩子包辦一切,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懶惰所產生的后果需要自己去負責。比如因為懶惰,沒寫完作業,即將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那么就應該告訴孩子,這是自己懶惰所帶來的結果。
4、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培育出勤快的孩子,父母雙方不能有一人偷懶。如果有一人偷懶,就會將這種懶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孩子。
5、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父母要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而不要一味的說孩子懶,要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節奏,克服惰性,讓孩子做事不要拖拖拉拉,每做一件事情,可以給他規定時間節點。
6、要激發孩子的興趣,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我們要支持,這樣才能調動他的積極性。對于孩子不感興趣的事情,我們要善于激發,通過獎勵等正向激勵模式,幫助孩子得到做事的動力和快樂。
孩子不愛學習的表現
1.抵觸所有跟學習有關的事。這一類主要有三種表現,第一種就是孩子直接明確表示不想要去學校上課,其次就是到了學校,但是聽不去老師講的任何內容,心思并不放在學習上,最后就是沒有理想,求知欲望不強烈,也沒有上進心。
2.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時經常會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不感興趣,對于各種因素的抗干擾能力不強,但是舍得花大量的時間在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主次不分。
3.對學習感到厭倦,不上心。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缺乏主動性,而態度往往也不認真,只是為了交任務。多數時候,還不能離開家長的監督檢查。
4.對學習要求不高。不關注自己的學業成績,當成績較低時,不會感到難過,更不會去總結做的好地方的以及不足的地方。
5.不制定學習計劃,缺乏學習目標。這一類孩子之所以去上學,只是因為父母的期望以及大把的學費,并非發自心底的對于學習的渴望,所以他們在學習時沒有目標和計劃,缺乏明確的學習方向。
孩子缺乏學習的動力應該如何引導
1、讓孩子深刻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如果想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獲得優異的學習成績,家長們首先應該引導孩子明確學習的意義。因為,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學習就是應付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但在家長的眼里,學習能夠讓孩子們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這兩者的理解偏差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也讓家長陷入一種焦慮和擔心的狀態。這時候,家長們正確引導才是關鍵。所以,家長們應當引導孩子明確學習的意義,讓他們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帶著動力繼續向前。
2、家長們應該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孩子們缺乏學習動力,往往是由于家長的錯誤教育觀念而導致的。因為家長們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興趣。所以說,家長們應當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家長們還應該用引導式,啟發式的方法幫助孩子樹立學習興趣。
3、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獲得感。很多孩子們在學習中缺乏動力,是因為他們不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他們認為,學習就是一遍一遍地重復。他們認為,學習就是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
但其實,學習還可以變得很有趣。比如,家長們可以用游戲的方式鼓勵孩子自主學習,讓孩子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