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在初高中階段厭學,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學習壓力大,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孩子們每天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所以現在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會產生厭學心理。
小學四年級學生厭學怎么辦
1、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本質。學習的本質應該回歸到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家長應該與孩子一同探討學習的本質,降低他們對成績的關注,重新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強化他們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在學習時變得輕松,從而也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2、告訴你的孩子你需要為你的理想而學習。當幫助孩子建立理想時,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它,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例如:強迫孩子把自己不喜歡的職業視為自己的理想,這樣只會打消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孩子根據自己的優點和喜好發展理想。
3、提出建議,正確引導。我們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應該提出合理價值觀正確的建議,引領正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學會用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當發現,孩子們心里上有不正確的思想時,不能任其放任,應當提出建議,正確引導孩子。
4、家長可以從孩子喜歡的方面入手,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和興趣的書籍。比如,如果孩子喜歡動物,可以給孩子讀一些關于動物的故事書。如果孩子喜歡足球,可以給孩子讀一些關于足球的書籍,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產生閱讀的興趣和欲望。
5、用發現的眼睛看問題,學會欣賞和肯定孩子。只有學會積極看問題,能看到孩子的長處和優點,再用我們鼓勵的方式去欣賞孩子,才會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他被家長看見、被關注、被欣賞、被肯定就會讓孩子身心愉悅,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這時候他的學習動力和探索精神就被激發出來了。
小學四年級學生厭學的原因
1、自身學習動機不強。許多孩子升入三四年級之后,發現課程變難,一下就喪失了學習的動力,這種情緒出現的直接導致孩子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孩子學習被動,對學習感到乏味,認為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師和家長的壓力,不得不背著書包到學習混日子。
2、家庭教育方式不對。一二年級的學習需要有家長的指導,而孩子升入中高年級之后家長就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有的家長忙于自己的事業發展和養家賺錢,從而忽視了子女的教育。
只提供給子女足夠的零花錢,對于孩子的成長關心不足,孩子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與溫暖,而家長一味的用物質付出作為資本來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
3、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社會文化會產生負面影響,一些內容不健康的電影、錄像、圖書等如果讓小孩子過早的接觸到,孩子沒有自制力很容易沉迷其中,也容易結交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耳濡目染,逐漸厭學。
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1、給予實際的期望。不要用野心來期望孩子將來做科學家等,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特殊的天分,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2、相互分享。父母應多花時間關心子女,跟他們分享喜悅和憂慮。
3、以身作則。把應有的生活態度傳達給子女。
4、與老師合作,要懂得欣賞老師。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老師,或與老師發生沖突,則,孩子就會看不起老師,這會對孩子造成學習上障礙。父母應多和老師溝通增進彼此得了解,尋找適合孩子學習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