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脾氣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但是如果孩子的脾氣特別的暴躁,已經影響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家長一定要及時找到孩子脾氣大的原因,采取正確的方法教會孩子情緒管理,緩解孩子的壞脾氣。
孩子有脾氣怎么辦
1、用心傾聽。對于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們如果用強硬的太對來面對孩子,反而會使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法制發更大的脾氣,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自己保持平靜的狀態,耐心地傾聽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引導孩子表達出來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關心。
2、對癥下藥。孩子發脾氣的大多數原因,都是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而導致,當家長發現這種情況,應該盡量滿足孩子,如果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家長應該采用合適的拒絕方式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即使用吵鬧的方式,不合理的要求依舊不會被滿足,關鍵時候家長不能輕易向孩子妥協。
3、認同孩子。孩子也有正常的喜怒哀樂情緒,發脾氣也是孩子的一直發泄方式,家長要來認識到這一點,孩子發脾氣是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轉移情緒,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宣泄情緒,同時給予孩子安慰,認同孩子的情緒,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反感。
4、幫孩子查找發脾氣的原因。孩子生氣背后一定是有某種原因,可能他并不是真的要發脾氣,只是找不到合適的表達方式而已,尤其是孩子年紀小,自控能力不如成年人,很難規范自己的行為,因此,在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自己猜測,而是與孩子溝通,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不管孩子發脾氣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的,都應該讓孩子指導隨意發脾氣的做法是錯誤的,如果孩子能夠停止發脾氣,家長應該及時表揚孩子,并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發泄方式,教會孩子多學會表達,并且家長要多給孩子關心和耐心傾聽。
孩子脾氣大的原因
1、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關。在學習憤怒控制發展過程中,認知和語言能力至關重要。當不能用語言表達出意思時,會通過行為情緒方式來表達出自己所遭遇的困難,家長只能去猜。
當有語言能力后可以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適當的用語言來安撫其情緒。當遭遇困難或挫折時,用相同語言來安撫好自己,減輕憤怒程度,能減少不良行為。
2、天生氣質。孩子討人喜歡,活動量并不大,而且生活習慣規律,對于食物和衣服不挑剔,遭遇挫折的機會降低。若是情緒反應負面、調節度差,對味道和聲音敏感度高,而且堅持度高,反應過大時,其發脾氣和憤怒時間就會提高。
當遭遇困難而憤怒時,能讓他們有機會學習該如何調試自己憤怒。應該適當的讓他們感受挫折,學會如何做好自我安撫。
3、電視媒體影響。隨著電子產品的興起,很多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但是孩子可能會學習動畫片中的不雅行為和動作。家長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看電視,能培養彼此之間的關系,適當的提醒和修正錯誤的社交互動和言語。
那么家長面對孩子的“壞情緒”時要如何做
給孩子釋放的空間。我們都知道,孩子也需要釋放自己的壓力,以此來緩解自己內心的不快,所以當孩子出現不好的情緒時,我們不妨讓孩子自己待一會,給他釋放的機會。
傾聽。把不開心的事情說出來,其實在表達的過程中,自己的難過就已經舒緩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