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總是對孩子給予過高的期望,一旦孩子沒有達到,就對孩子妄加指責,從而影響孩子學習的動機,造成厭學,甚至是出現逃課的行為;此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的改變教育理念與方式。
孩子厭學逃課怎么辦
1、弄清孩子厭學、逃學的原因。要想把逃學在外的孩子領回學校,首先應找到孩子逃學的原因,然后才能對癥下藥,如果是父母的原因,父母自己則要加以反省與改正。
千萬不要孩子犯點小錯誤或是考試成績不太理想,便不問青紅皂白,加以指責或打罵,還用一些帶有恐嚇意味的話語來威嚇孩子,導致一些性格孤僻、逆反心理較重的孩子因此而不愿上學,慢慢發展到逃學。
2、和老師一起解除孩子的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對學校產生厭惡感,家長應與老師多一些溝通,讓老師也從側面給孩子以關愛,使孩子感到溫暖。在學習上,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讓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使孩子從害怕上學變為自覺主動地上學。
3、讓孩子融入到伙伴和集體中。如果孩子是由于和同學很難相處而逃學,父母應讓其多與同齡的孩子接觸,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勵孩子走出家門與小伙伴一起玩耍,對孩子領回家的小伙伴也應表示歡迎。
4、和孩子共同學習。有的孩子厭學與家長不喜歡學習有關,家長應該轉變自己的思想認識,認真學點東西,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家長最好能與孩子安排共同的學習時間,并且設有互相監督檢查的措施,這樣可大大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孩子厭學逃課的原因
1.我們期望值過高。為了孩子,我們放棄自己的事業,雙休日不休息去陪孩子上輔導班,興趣班,這樣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不自覺地把學習與痛苦體驗聯系起來,從而逐漸產生厭學情緒。
2.陪孩子寫作業,過分關注孩子。自從孩子上學之后,我們就多了一項任務,那就是陪孩子寫作業。但是父母不知道的是,自己的過度陪讀會造成孩子缺乏自覺性,難以獨立體驗學習的過程。
在陪讀過程中,孩子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后成功的快樂,就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更別說培養對學習的內在興趣了。
3.過分督促孩子,監督孩子。老是被人督促著學習,孩子非常被動,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學習主動性。不少孩子學習差、習慣差,往往不是因為督促太少,而是督促過分,使孩子失去了主動性。
4.嘮叨,大事小事都要干涉。在家長的絮絮叨叨、指責數落中,孩子失去了積極、愉快、上進的情緒,很難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家長的嘮叨,不停地催促、訓斥,使家庭氣氛緊張,孩子緊張,無法獲得寬松寧靜的情緒體驗,進而形成條件性的厭學情緒嚴重影響學習。
5.將孩子與他人比較,經常指責孩子。你有沒有總是數落孩子,覺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有沒有在孩子沒有取得好成績、作業寫得不整齊時辱罵孩子無能,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說“你什么都不行”“就不是塊學習的料”等等。
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持續的負面情緒。當孩子在體驗一件事情時,只有擁有愉快的情緒體驗,才可能喜歡這件事;當這件事情讓孩子覺得難受了,他會不自覺地遠離這件事。
孩子厭學逃課家長需要重點反思的地方
第一、反思我們家長是否在竭盡全力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興趣?
第二、反思我們家長是否忽略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第三、反思我們家長是否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而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第四、反思我們家長是否很少發自內心地對孩子進行鼓勵,并把這種鼓勵伴隨著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點滴的進步?
第五、反思我們家長是否在積極調動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第六、反思我們家長有沒有對孩子求全責備,施加過大的學習壓力?
我們從反思中就能找到自己錯誤的或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然后再及時進行自我調整,從家庭教育根源上去入手,方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教育效果,最終實現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