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下滑、逃學厭學是每個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引發的,家長要合理的評估孩子學習的各方面,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改善問題。
17歲孩子厭學家長怎么辦
1、培養興趣,增加自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學習興趣的孩子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他就會開始學習。厭學的孩子要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味成功感和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建立自信,堅定信念,盡量營造徹底糾正學習的環境。
2、改善環境,讓孩子感到喜悅。改變厭學的孩子對學習的認識和對生活的理解,首先必須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營造重新學習和學習的氛圍,消除孩子被拋棄和歧視的感覺,從厭惡恐懼的學習中快樂、舒適、積極、樂于在新的環境中開始生活和學習。
3、讓孩子改變想法,接受自己。讓厭倦學習的孩子重新認識自己的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 這是改變厭學狀態的重要部分。應該積極肯定厭倦學習的孩子表現出的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讓他們接受自己,認識到自己可以做得好,讓孩子相信自己也有能力。
當然,對厭學的孩子評價必須客觀恰當,不應該帶有諷刺和極端性,以免增添叛逆的情緒。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1、孩子學習跟不上進度。在學校里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學習,可是很多孩子因為智力等其他原因卻跟不上學習的進度,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會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當老師在上面講,孩子在下面根本聽不懂時,他能不痛苦、能不苦惱嗎?面對這種情況,他自然就會想到逃跑一法來擺脫這個煩悶的環境。
2、受電子產品的影響。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為了補償孩子,他們經常會給孩子買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以為這樣是對孩子最大的補償,殊不知這卻將孩子推向另一個深淵。
受這些電子產品的影響,孩子無暇學習,只喜歡玩游戲,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心智,慢慢的也就會產生逃學、厭學等心理。
3、學業負擔過重,產生逆反心理。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老師、家長不斷給孩子施加壓力,增加學習任務,以致孩子無法承受,從而對學習感到厭倦。
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呢
1.認為學習是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
2.回家不喜歡寫作業,責任心不強、馬虎草率,行為散漫。
3.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
4.對手機和電視機很著迷、玩手機和看電視,一提到上學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5.喜歡和家長頂嘴。
6.回到家就關著房門,一個月和家長說不到十句,從不在意家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