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不僅是檢驗孩子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果,還是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關鍵鑰匙。但如果孩子的自尊心比較強,因為沒有考好就出現了厭學情緒,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
孩子沒考好不想上學怎么辦
1、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家長應該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認真交流一下,最好能了解到孩子的真實想法。比如連續幾次都沒有考好,是對自己失去信心,還是覺得在老師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或者是不想讀書了。
作為孩子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但不管是怎樣的想法,不去上課這是他的結果。那么,家長可以問孩子,如果不讀書,可以接受搬磚背沙的活嗎?讓孩子做個選擇,如果他能接受,那就讓他上工地干兩天試試,接受不了那就得去讀書。
2、家長要注意批評的尺度,成功時讓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悅。當孩子學習不好時,家長對孩子的批評應該適度,而不是一味的貶低孩子,孩子不是階段敵人,正確做法是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利弊。
而孩子成績有提升時,鼓勵孩子,讓他有一種通過自己努力達成某個目的的成就感。要知道成就感很容易讓人上癮,這也就變成讓人想把某事做的更好的動力,學習也是如此。
3、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很多孩子厭學,很大原因是學習跟不上,作業提提出錯,上課問題答不上,老師當眾批評,讓孩子的自尊心,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學習自然是越來越差最后發展成厭學。
所以,家長在工作之余,可以抽一部分時間用于孩子的學習輔導,如果實在沒時間、家里有條件也可以找輔導老師為孩子輔導,孩子學習提升了,面對老師的表揚,獲得成就感,對學習的態度也會發生轉變。
4、鼓勵的教育方式。鼓勵比打罵更管用。有的家長對孩子成績要求很高,當孩子沒有完成自己預期的目標時,就會采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懲罰,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不會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如果我們在孩子沒有完成目標時,采取鼓勵的方式,這樣讓孩子產生一定的內疚心理,下一次就會更努力。
面對厭學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教育
1、盡量減輕學生的心理和學業負擔。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同時又面臨老師、父母的施壓,孩子承受不了這樣的心理壓力,內心經過不斷掙扎,最后徹底放棄學習,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這時,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好,適當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教學,做到勞逸結合。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促使孩子自覺學習的原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自然就不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因此,父母應不時地尋找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并加以引導和培養,促進孩子的健康成才。
3、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默默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言行,然后對癥下藥,根據孩子的行為與孩子正確溝通。家長應該讓孩子完全敞開心扉,與自己交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對癥下藥,真正引導孩子。
孩子成績不好怎么提高
為孩子制定規劃。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制定一份學習計劃。這份計劃應該明確孩子在學習方面需要做什么,時間表、目標、獎勵和懲罰等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確目標。
提供適當幫助。盡管孩子需要自己去學習,但是家長可以適時給予一些幫助。比如,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檢查作業、指導孩子學習方法、解答孩子的疑惑等等。不過,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也需要自己去探索和解決一些問題,過于多的幫助可能會扼殺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多角度分析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的成績提高不應該簡單地看作是一個目標的實現,父母需要進一步探究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多角度的分析,父母便能夠得到不同的看法和建議,來更好地指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