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表現,例如沒有學習興趣、上課不聽講、作業應付等等,這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孩子這樣應該怎么引導呢?
孩子厭學上課不聽講怎么辦
1、幫孩子找到學習興趣,用成就感克服學習障礙。家長們會發現,孩子越是感興趣的科目,孩子相應科目的學習成績就越是好;而如果孩子越是不感興趣的科目,偏科的幾率也就越大。所以,解決孩子厭學的第一步,就是幫孩子找到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比如,很多孩子對語文科目的背誦方面特別排斥,尤其是對文言文的背誦,同學們更是感覺拗口難記憶。
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先從押韻的古詩開始,讓孩子先嘗試記憶比較簡單且朗朗上口的古詩,在給孩子認可的同時,鼓勵孩子來克服文言文的背誦障礙。
2、別用消極的處理方式,讓孩子背上“我不如別人”的暗示。很多家長給孩子傳遞的永遠是一個消極的表達方式,家長對待孩子消極的處理方式,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讓孩子產生一種消極的評價,漸漸的孩子就開始對學習失去興趣,厭學也將不期而至。
不管是對待孩子的學習,還是對待孩子做的某些事,我們盡量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分析孩子出錯的原因,并耐心給其引導,讓其認識到失誤,并在以后的學習中加倍注意這種失誤。
3、把大目標分解化,讓孩子感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家長們都有給孩子制定學習目標的意識,但可惜的是,有些家長的想法太過單純,也太過于好高騖遠了。
當數學滿分100分,孩子只考了50的時候,家長給孩子制定的學習目標,不用多說肯定是滿分最佳。這個目標一從家長口中說出來,孩子就開始泄氣了,心想著:天哪,這么高的分數,我算是不吃不喝不玩耍,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恐怕也完不成吧。
后續不管是補課還是附加作業,孩子都感覺自己是被父母所逼得,而這種處理方式并不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反而讓自己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取得好成績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孩子厭學上課不聽講的原因
1、家庭環境是影響孩子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孩子是其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小孩出了學校,就是在家里呆的時間最長,家庭環境的氛圍是左右孩子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家庭氛圍能夠給帶來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反之,則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負面的影響,表現在孩子身體,則主要體現在學習精力不集中,上課容易走神。
2、社會“誘惑”是造成小孩厭學的重要原因。如今社會上出現很多負能量的東西,如:拜金主義、盲目追星、學習無用論等不良因素,都在給正處于成長的孩子帶來極其不好的影響。從而導致一部分學生厭學,甚至是逃學,社會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小孩的學習特別重要,是造成孩子上課認真程度的重要原因。
3、小孩自身負面因素是造成厭學的根本原因。小孩學習的興趣和激情高低,其根本原因來自于學生自身。他們自己的求知欲望、自我約束力、道德修養、行為規范、認知能力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學習的投入和上課的認真程度。
孩子厭學的表現
1、孩子不喜歡學,上課不認真聽講。
2、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
3、寫作業磨蹭、馬虎、偷工減料。
4、偶爾拖欠作業、字跡潦草。
5、家長不督促,很少主動學。
6、不主動去涉及其他學習內容。
7、偶爾有不想上學的想法。
8、學可以,但需要父母不斷催促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