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謊困擾了很多的家長,有一些家長在孩子撒謊的時候,采取打罵的方式去減少孩子撒謊,但是事實表明,家長的這種方式,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根本無法解決孩子撒謊的問題。
孩子撒謊應該如何跟孩子溝通
1、讓孩子認識到撒謊的壞處。孩子雖然學會了撒謊,但是他對事物還沒有正確的認知,父母就要讓孩子認識到撒謊的壞處,知道撒謊是可恥的,他自然會羞于撒謊,并慢慢改正自己的行為了。
2、讓孩子明白誠信的可貴。誠信是一個人優良的品性,這種品質是比較可貴的。家長就要教育孩子講誠信,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大家才會喜歡他,才會和他做朋友。
3、以故事案例來引導。家長給孩子講做人要誠實的故事范本,以此為案例,讓孩子知道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及其好處。家長也要給孩子講帶有撒謊行為的小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來進行正面的教育,并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知道撒謊會帶來不好的后果,孩子自然不會輕易撒謊了。
4、要少責罵善引導。知道孩子說謊后,家長也不要急于去責罵孩子,而是以此為契機,借機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說謊的危害,從正面來引導孩子。
孩子撒謊的原因
1、逃避懲罰。孩子在生活中難免會犯錯,最初孩子在犯錯后,都會選擇和家長實話實說,但是這時他們等來的必將是一頓劈頭而來的責罵,甚至有時會被家長拳腳相向。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既然說實話會受到如此嚴重的懲罰,那么我為什么還要說實話呢?
于是孩子在犯了錯誤之后,為了逃避父母對自己的懲罰,他們會用謊言去掩蓋自己的錯誤行為。在僥幸沒有被父母識破之后,他們的撒謊行為就會變本加厲,因為他們會感覺到撒謊才能夠自保。
2、討好父母。父母對孩子總是有期待的,他們會給孩子制定各種規矩,同時也會用不同的獎勵手段去激勵孩子完成任務。這樣孩子便會更有動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從而在得到獎勵之后強化他們的行為。
但是當孩子過于看重完成任務后的獎勵時,他們就會做出討好父母的行為,甚至有時為了獲得獎勵,而不惜對父母撒謊。比如父母要求他們不吃零食就能獎勵他們周末吃大餐,那么孩子在吃零食后會刻意隱瞞,以此來獲得大餐的獎勵。
3、模仿父母。父母總是要求孩子誠實不撒謊,但他們自己在生活中卻很難做到以身作則,比如明明是因為雨大不想上班,卻當著孩子的面打電話給領導說自己身體不適。
4、家長的故意考驗。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很多時候說謊都能被父母一眼識破,但是這時父母會為了考驗孩子而選擇不揭穿,讓孩子自己能夠坦白。但是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感到羞恥,恐懼,焦慮,因為家長的行為對孩子而言是一種侮辱,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極不利的影響。
孩子撒謊,家長采取不正確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后果
1、情緒焦慮。說謊的孩子也會面臨謊言可能被戳穿的情況,因此他時刻處于擔心的焦慮情緒中,神經緊張,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嚴重的會導致性格的扭曲。
2、缺乏信任。經常說謊的孩子會讓他人對他失去基本的信任,因為不知道他說話的真假,都不愿意相信他,最后也會被眾人所排斥,影響人際關際的和諧。
3、缺乏責任感。說謊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逃避懲罰逃避責任,不敢承擔過錯,因此,愛說謊的孩子責任心也較差,長大后也會逃避責任,學會投機取巧。
4、承擔嚴重后果。說了謊話會影響大家對事實的判斷,有可能會造成惡劣的后果。謊言無大小,后果也很嚴重,影響的或許是一個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