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進入學校,家長對孩子在學習上的關注越來越多,有一些家長就說:自己的孩子平時看著挺努力的,但是學習成績就是提不上來,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怎么幫助孩子解決。對于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怎么幫助孩子解決呢?
假裝努力的學生怎么改變
1、“黃金時間”:高強度的主動學習。大段完整的高效率時間的“黃金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時間,學生可以完成一些高強度的學習任務,例如各科的限時訓練(尤其數學、理綜)、難題的重點突破、復雜問題的深入思考。
2、“垃圾時間”:低強度的被動學習。碎片化的低效率時間是學習的“垃圾時間”,學生的精神狀態欠佳,也沒有充足的完整時間去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學習。此時適合進行一些不需要進行大量思考的低強度學習任務,例如聽英語新聞/錄音、進行課外閱讀、語文或英語的練字、摘抄積累作文素材。
3、“反饋時間”:歸納、總結、調整、計劃。完整的低效率時間是一天當中的“反饋時間”,適合進行對白天所學知識方法的總結、錯題的分析與歸納、反思自己的學習計劃、思考下一階段自己努力的方向。
假裝努力的學生有哪些表現
1、一邊學習一邊玩耍。研究表明,孩子的專注力集中的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長。年紀較小的孩子往往專注力都不高,尤其是在學習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被其他事物干擾,注意力被分散;他們也易在學習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心血來潮,分心去做其他事。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總是熬夜做作業,不要著急質問老師。事實上,老師布置作業時是有考量的,考慮到學生的時間精力,老師們布置的作業量一般都會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家長可以詢問老師時,可以問問老師當天布置了哪些作業,白天是否曾在學校規劃時間給孩子做作業。
若是詢問過后發現孩子的作業中確有未完成的課堂作業,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在課堂上走神了,或者把時間拿去做其他事情了。
2、停留于表面的“認真”。除了三心二意,出乎許多家長意料的是,相當多數孩子的“認真”和“勤奮”,都是裝出來的。很多孩子為了逃避家長的叨嘮,自學成才,掌握了“好演技”的精髓——家長在場時,他們“全心投入”功課,讓家長感覺孩子很認真自律,不用擔心。
一旦家長離開,他們立馬變身“自由的小鳥”,自由玩樂,不再“認真勤奮”地學習。
假努力的類型
第一種:及其常見就是看上去很的努力??瓷先ズ芘Φ膶W習,很努力的工作,很努力的把自己奮斗的場面給他拍下來,發到朋友圈里,并且配上一些很勵志的文字,看起來自己很努力很積極很正能量的一個人。
其實,這樣的做法并不能說一點也不可取,而是說有點點幼稚就像小孩子一樣,小孩子在小的時候有一種心態,有努力了之后就會希望得到家長老師的贊美小紅花等等的獎勵,變相的說就是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
這么來說的話如果是小時候那倒無可厚非,如果說你現在面臨的是中考,高考,或者以后大學,工作,這個人生,影響都是很大的。
第二種:突然努力一下。有點像曇花一現的感覺,也可以說成是三分鐘熱度就我自己本身也有這方面的不足,那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吧,有時候我看到周圍的人都很努力,然后我也很羨慕他們,于是就會給自己最近的這幾天制定詳細的計劃,并且執行。
大多數情況下確實是執行了但是當你努力了這幾天,你就會感覺到很疲勞,沒有一個長足的輸出,所以就導致就單單努力了那幾天,之后就不了了之了。有點像打了雞血一樣,叫做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這種狀態也是很常見的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