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討厭某個老師時,那他自然而然也不會喜歡這個老師所教授的科目,長期這樣下去,不僅會影響到孩子自身的學習成績,還會對心理方面的成長,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積極引導。
初中生對老師憎恨怎么辦
1、問清楚孩子反感老師的原因。當老師明確表示不喜歡某個老師時,家長首先要耐心聽聽孩子,究竟是為何不喜歡這個老師。如果僅僅是因為老師有拖堂的習慣,或者平時對大家太嚴厲,那么就要開解孩子的情緒。
告訴孩子老師這樣做也是出于對大家負責的考慮,不要有負面情緒。給孩子講清道理,雖然孩子的喜好不會立即轉變,但是也會潛移默化的不去太過反感自己的授課老師。
2、幫孩子換個角度看問題。當孩子不喜歡老師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換個角度看看老師,換個角度看看問題,幫助孩子發現老師身上的優點并進行強化。久而久之,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引導,孩子也會逐漸從不喜歡甚至討厭老師到喜歡老師的。
3、反向激勵孩子。在孩子討厭某一老師一事上,最體現家長智慧的一點就是反向激勵。可以告訴孩子你越討厭這個老師,就越要在這門課上超過老師,而不是讓討厭的老師影響了你的成績。孩子的成績上去了,老師的關注也會隨之增加,孩子的負面情緒也會逐漸消解。
4、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積極配合好老師教育孩子。家長要主動地、心平氣和地與老師溝通,向老師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現狀況,讓老師也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的另一側面,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個全面的評價。家長要與老師一起分析,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差異,求同存異,給孩子一個接近的教育價值觀,不至于讓孩子無所適從。
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的原因
1、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通過發泄對老師的不滿來反抗家庭。孩子的年齡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來越強烈。有的父母和老師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好問行為表現得十分不耐煩,簡單粗暴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對父母的反抗經過多次嘗試發現作用甚微,何況自己又要依賴父母生活,不能對專制的父母進行反抗,于是不滿情緒就轉移到老師身上,一股腦發泄給老師。
2、老師忽視或冷淡孩子,孩子通過抵觸來引起老師注意。孩子在學校里,除了學業的優秀能給他帶來成就感外,老師的關注與重視是他最大的心理滿足。
有的孩子經常碰到上課時老師不給他提問,自己鼓足勇氣與老師講話時,老師也是一副漠不關心的表情。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就通過抵觸老師的方式來實現被注意的愿望。
3、老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不當。有些老師會對學生貼標簽,這樣對學生就會有了刻板印象,聽話的學生做什么都是對的,逆反的學生就算是做好事,也會被看做別有用心。
有些老師不清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需求,給孩子訂的目標太大或者不容易達到;有的老師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沒有做到尊重孩子,這些行為都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
家長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注意這三個技巧
1、家長要做的是及時與孩子溝通,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孩子不喜歡老師的真實原因。
2、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立即否定孩子的情感體驗和判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指點教訓孩子,以免引起與孩子的沖突。
3、很多情況下,當一個孩子抱怨說不喜歡某一位老師時,他可能只是需要找到一個傾訴的對象,把自己的一些負面情緒發泄出來。這時,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耐心的傾聽和關切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