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不能說謊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孩子是第一次出現說謊的情況,家長為了讓孩子不養成說謊的習慣,一定要抓住第一次的教育契機,采取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
孩子第一次撒謊應該怎么對待
1、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家長一定要明白孩子因為什么說謊,不要一上來就批評指責孩子,或者給孩子冠上撒謊大王的稱號。當面拆穿孩子會直接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反倒難為情,更不去承認。
2、以身作則。家長就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學習的榜樣,如果父母都不能以身作則,經常對孩子說謊,孩子也不會感覺到撒謊的不好,父母誠實守信,孩子也會不愛說慌。
3、溫和教育、鼓勵真話。家長們多去鼓勵孩子說真話,當孩子誠實的承認錯誤時,家長應該及時表揚和獎勵,讓孩子知道只有說實話才正取,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也要溫和,可以給孩子講一些童話故事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4、多聆聽,并與孩子溝通。當孩子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后果而說謊時,父母應了解孩子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
還有些孩子會因為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另外,家長不要盲目地把自己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對孩子提出過高要求。
5、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孩子的說謊往往并不是為了故意傷害他人,家長不要輕易將孩子的說謊行為與孩子品質畫等號,不能因為孩子的某一次謊言就給孩子定性,給孩子貼上“小騙子”、“謊話專家”等標簽。
這樣做不但對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起到了強化的壞作用。讓孩子認識到“誠實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質,同時誠實也會減輕對過失的懲罰程度”,才是正確之舉。
孩子第一次撒謊的原因可能有
1、因為高估了自己而撒謊。有的孩子會向大人承諾一些實際上自己搞不定的事。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到了時間,他其實沒有完成,只能硬著頭皮說做好了!
2、一留神,聽到了大人的“謊言”。有時候,孩子說慌,可能還是來自于我們自己說的一些社交性的推脫和謊言。有時候可能是我們對孩子的承諾,為了孩子順從自己,向他說了假話。
家長在平日里,可得留意留意自己的言行和承諾。當然某些社交方面的推辭,也要跟孩子解釋,讓他明白,為什么要說這樣的善意的謊。
3、得不到的,想撒個謊要到。孩子為了某些大人不會許可的東西、物品,或者是錢,會說一些謊言,因為他很希望可以獲得。或者是大人們將期末考試、某些學習任務,和他想要的東西掛鉤,孩子很想要,為了得到,也會說些謊話。
孩子撒謊會有哪些表現
一、不敢直視你的眼睛,條件性躲避。
二、說話或者支支吾吾,因為不知道怎么說的真實,或者語速很快,怕忘了事先想好的說辭。
三、手會無處安放,做些小動作。
四、會不挺的扯衣服角,看的出緊張。
五、會經常的摸摸鼻子,好像在思考。
六、會一次次的撓頭,心里不安穩。
七、會偷偷觀察你的反應。
八、前言不搭后語,沒有邏輯。
九、因果關系混亂。
十、語無倫次,話語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