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家長溺愛孩子,所以就導致了現在的很多孩子沒有接受正確的教育,孩子做事情沒有責任感,遇到挫折或困難,很輕易就會放棄。
孩子缺少責任心的原因
1、父母的全權包辦。父母或家人對孩子百依百順、嬌慣寵愛,把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攬,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負責任的不良習慣。
2、父母的空洞道理。教育孩子時,我們是提倡講道理,但是所講的道理也應符合孩子的年齡和特性,如果只是空洞的大道理,不僅孩子不愛聽、不想聽,還會讓他們形成抵觸心理。
3、父母的嚴管苛刻。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過于嚴格,動輒就是訓斥打罵,讓孩子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父母的情緒上,使其變得膽小怕事、畏手畏腳,缺乏自信,進而不相信自己負責任的能力。
4、社會不不良影響。當今社會出現有很多不負責任的現象,這種現象對孩子們的影響不可小覷。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就會變得沒有責任感。
孩子缺少責任心怎么教育
1、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當孩子發現有父母替自己承擔責任后,孩子的行為就會比較隨意,孩子內心的責任感也會相對薄弱。家長們有必要引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讓孩子心中的責任意識得到強化。
2、父母為孩子做好日常的言行示范。在父母教育中,培養孩子身上的責任心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則。當父母們懂得約束自身言行并且勇于承擔責任時,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自身的行為表達會更加的規范,更加懂得勇敢去面對后果。
3、激發孩子行為中的責任感。當孩子做了一件非常有責任心的事情時,父母們要懂得對此及時地給予表揚,這樣孩子身上有責任心的行為就會被強化。父母也要找到激發孩子身上責任感的契機,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承擔責任的成就感。
4、父母要學會放手。對于孩子能夠自己處理的事情,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能包辦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動手做事情也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表現,父母平時要從小事情著手,讓他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的習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要給予指導和鼓勵。
同時父母在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情的同時,可以分配一些任務給孩子,讓他在完成任務中增強責任感。
缺乏責任心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遇事逃避責任。當孩子缺乏責任心的時候,孩子的身上很容易表現出逃避責任的行為表達。孩子們習慣把問題的原因推卸到其他因素上,而不愿意承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的。日常生活中,缺少責任心的孩子更容易做出誣賴他人的行為。
習慣以自我感受為中心。孩子缺少責任心時,會更加注重自我感受,感到辛苦便想要去讓他人代勞。孩子更加注重自我感受而忽視了自己是否給他人帶來了負擔和麻煩。孩子習慣以自我感受為中心,缺乏推己及人的責任感。
遇事容易半途而廢。孩子沒有責任心,遇到困難時更加會容易放棄,半途而廢的情況也更為常見。沒有責任心的支持,孩子的行為上缺少責任感,更加不懂得堅持,也容易向問題和挫折作出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