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對于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最初都是從成人的評價中獲得并逐步發展起來的,所以想要孩子變的自信,就必須要稱贊、賞識孩子。
孩子缺少自信是什么原因
一、家長的言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的言行也對孩子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母和其他的孩子相比較,說自家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這樣會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以至于產生自卑心理。
二、家庭氛圍不溫馨。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性格影響很大,家庭夫妻關系不和、經常爭吵,讓孩子在物質、情感和智力發展方面都得不到很好的滿足,孩子在沒有溫暖的環境下長大,缺乏安全感,心理發展不健全,壓抑了孩子自信心的發展。溫馨的家庭,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們有了依靠,他們就會更有信心。
三、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對孩子要求嚴格,一旦孩子考不好,父母就會責怪孩子,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就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
對待自卑的孩子,家長應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多給一些夸贊!只要父母抓住合適的時機,在適當的時候表揚孩子不僅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還能讓孩子變得自信更上進。
四、父母為孩子包辦所有事。有的父母照顧孩子的飲食和日常生活,為孩子安排很多課余時間的學習項目,這種過分的做法,會讓孩子在生活中產生依賴。在學習中產生被動、消極情緒。當孩子長大成人時,他或她會覺得自己在群體中一文不值,對自己沒有把握,也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五、懲罰孩子的方式不恰當。有的面對孩子的錯誤經常打孩子,打罵孩子是對孩子自尊的最直接傷害。你可以通過體罰和責罵來改變他的行為,但不會改變他的想法。孩子只是怕你的強大壓力,不服氣。如果在家庭教育上,父母一味的懲罰,只會讓孩子感到無助、膽怯。
六、不在乎孩子做什么。當孩子發現你總是關注他們做的事情時,會覺得自己可以去得到家人的支持,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會表現得更加勇敢,同時,父母也想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么事,你都在他身后。
孩子缺少自信怎么教育
1、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當每個孩子成長到三歲的時候,獨立自我意識已經成型,很多事情他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作為父母就不能夠大小家務一切包攬,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鍛煉機會,讓他有機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才更容易成功。
2、培養孩子的成就感。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給他設立短期可行性目標,讓他能夠體會到實現目標的快樂和興奮,他就會感受到成就感,有了成就感他做事情就會特別的努力,培養孩子成就感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的培養。
3、及時的給予孩子表揚和贊美。當孩子幫助你做了事情或者自己獨立完成了某件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及時的給予孩子表揚和贊美。
當然表揚和贊美并不局限于只說:“你真棒、你真聰明……”,這類簡單的詞語,表揚和贊美也要以具體的事例具體分析給予具體的表揚,孩子受到了鼓勵,自然而然也會增強他的自信。
孩子缺少自信有哪些表現
1、遇到挫折容易退縮。遇到一點困難就猶豫不決,面對困難挫折時常常害怕、退縮、易放棄,而不能努力解決。
2、過于依賴他人。與同伴發生矛盾時,常常不能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依賴于他人幫助,向老師告狀或回家告訴父母。
3、經常羨慕其他小朋友。有時候孩子總是看著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好,生活好;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雖然自己也有這些,但總是覺得不如別人的,不愛玩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