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可能都會遇到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那就是自家的孩子隨著的年齡的增長,孩子反而變得越來越自卑,對于孩子的這種情況,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家長又應該怎么引導呢?
孩子不自信是什么原因
1、缺乏成功的體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存在失敗感,會對其健康的人格帶來負面的影響,會讓他們變得孤獨不安,考試時會有焦慮、過分的自責,做任何事情時會有退縮的心理。
作為家長應該做好引導,讓孩子理性的對待失敗。在教育中以成績好壞來評判孩子,當孩子學習成績差時就會遭受到打擊,久而久之會引起不自信。
2、生理上出現缺陷。相貌比較丑陋、身材矮小、過于肥胖、五官不端正或者口吃等會受到他人的嘲笑,從而讓自己陷入失望以及痛苦中,慢慢的讓自己變得更加自卑,家長要做好正確的引導,提升內在美。因為先天性因素或者后天所導致的能力薄弱,在能力強的人群會變的自愧不如而產生挫折感。
3、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一般孩子的自尊心很強,自己有太高的要求或者過于追求完美而變得更加自卑。過高的要求是因為父母不合理的期望,當沒有達到預期后就會變得不自信。傳統是謙虛為本,部分人群會拿自己的短處和其他人的長處相比,覺得自己不如人而變得不自信。
4、太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非常的薄弱,再加上思維以及意志力發展局限,一般會通過外界的評判來認識自我。有一部分孩子非常看重與老師以及家長的評判,當受到批評或者反映不佳時會讓他們變得不自信。
另外消極的自我暗示也會讓人們的自信心喪失,如果看了太多負面的電視或者有消極心態的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5、家庭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家庭的生活條件差、父母在社會上的地位比較低微,而且文化水平低,家庭總經濟收入不高等會受到同學的嘲笑,而讓他們產生強烈的自卑心,在家庭生活中總是缺乏親情的話也會變得自卑。
孩子不自信怎么教育
1、不能總是指責孩子。孩子處于會犯錯、容易做錯事的年齡,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難避免的,有些父母急性子,或是完美主義者,對孩子的教養沒有耐心,無論是遇到大事小事,處理的方式直接指責孩子的過錯。
在孩子弱小的心靈里,會讓孩子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敢說話,封閉內心世界,因此面對孩子的教育,父母應更多的耐性悉心教導,平心靜氣地跟孩子講道理。
2、對孩子多點鼓勵。面對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應多鼓勵他們跟人溝通,可以從最基本的打招呼方式,鼓勵孩子見到人懂得主動打招呼,鼓勵孩子多開口,多點跟人接觸相處。
另外可以鼓勵孩子多參與課外活動,豐富孩子的視野,跟孩子相處時,當遇到孩子表達想做的事情,只要在合理的范圍內,都可以鼓勵孩子去做,多給孩子點信心和安全感,孩子的性格便會漸漸開朗起來。
不自信對孩子的影響
1、遇事后退缺乏主動。不自信的孩子在遇到事情和困難的時候,往往選擇后退,而不是勇敢上前,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應付眼前的一切。而且,不自信的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時,基本就是傾聽者,不會主動把握話語權的,他們不輕易說話、表達觀點,也是擔心自己說的不對被大家嘲笑。
2、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如果一個孩子長期不自信,那必然會形成心理定式,形成惡性循環,對他身心的成長極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