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長總是拿高標準去要求孩子,當孩子做不好或者完不成的時候,迎接的就是家長的訓斥和責備。家長經常性的否定,甚至一度讓孩子認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錯的,漸漸的孩子就會沒有主見,膽小懦弱。
經常責備批評孩子的后果
1、使孩子變得自卑。過多的批評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且一定會加重孩子的自卑。孩子在成長發育時期,需要的是引導,特別要提倡賞識教育,更要注意家長的以身作則,你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批評也是需要的,當然重要的是方式方法。批評也得講究語言美。好的方法,好的語言,自身良好的形象,都是孩子的成長不可缺少的環境。
2、產生逆反心理。如果是外向的孩子,你批評的多了,他一定會反感,一定會反駁,甚至反叛。孩子小的時候他只是反感,可能因為不敢與大人正面交鋒,但他會不說話,也不會理你,無聲的抵抗。當孩子大一些就會反駁,與你爭吵,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還有可能做出極端的行為。
3、不自信。孩子總是被批評的話從小就會變得對自己不自信,人一旦不自信,面對其他人或者事的時候處于被動,把自己的觀點都藏在心里不說出來,因為說出來也還怕別人的指指點或者嘲笑,長此以往,便變得沉默寡言,內向。因此,孩子小時候要多鼓勵,讓他們在探索世界過程中逐漸建立起自信。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怎么做
1、多提倡鼓勵式教育。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和不放棄的精神。不能因為孩子做錯一點事情就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進行交流,給予他合適的引導。如果長時間的批評,可能孩子就越來越不愿意和家長進行交流了。
2、要講究方法。批評,要講究方法,即要使之認識到是自己錯了,還要讓其懂得今后的怎樣去做。對不同性格的人,方法不同,這是一門藝術。方法得當,批評得多對其好處更多;方法不當,一次批評就會對其造成終身傷害。所以,所有的教師必修教育心理學這門課。
3、積極的引導。對待孩子應以正面的,積極的引導為主。注意多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做孩子可信任的人和堅強的后盾。任何時候都要信任孩子,對孩子取得的進步要及時支持,鼓勵。讓孩子自信,樂觀,開朗,養成健康的性格,快樂地成長。
家長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
首先,作為父母我們要以身作則,要給孩子樹立好一個良好的榜樣,言傳身教。孩子就會聽你的意見,希望你插手他的事情。
其次,我們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大多數家長都會覺得我們認為好的,父母就會強加給孩子,但是這個時候,我們要考慮孩子是否會需要每個父母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但是這種愛我們要正確區分孩子,需不需要這種愛。
再次,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切記要大聲訓斥,我們要多鼓勵少批評,但在必要的時候是可以懲罰的。
最后,要跟孩子成為好朋友,這種關系,而不是成為領導這個和服從者的關系。當真正跟孩子成為朋友之后你會發現你更貼近孩子內心生活,孩子會自然而然跟你打成一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