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厭學可采取的對策:1、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2、家長要學會降低學習目標,降低對孩子的期望,不要總是拿孩子作比較;3、家長要和孩子平等對話,和孩子一起解決學習困難。
初中生厭學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1、家庭原因
家長不顧及孩子智力局限,總是不切實際地給孩子施加壓力,而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許,就表現出失望、痛心,然后對其進行否定,認為孩子辜負了自己的付出。這樣,是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會令孩子感到很痛苦。
2、社會文化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們觀念的變化。一些低俗文化、讀書無用論,各種網絡游戲對學校教育產生了強大沖擊。由于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他們又缺乏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往往會被這些因素所左右,誤入歧途,造成“厭學”甚至“棄學”。
3、教師因素
一些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深入,或者對待學生不能公平公正,偏愛成績好的學生,對成績差的學生則不聞不問,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對老師反感、厭惡,對其所授的課產生抵觸。
孩子厭學可采取的對策
1、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學生在各種動機的驅使下產生學習行為。沒有動機或消極動機就不可能產生學習行為。動機的激發可以通過內部動機的開放和外部動機的誘導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識。
2、家長要學會降低學習目標
降低學習目標,低起點、慢步子、分層次是使不同類型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喜悅。父母也要適當地降低自己的期望,不要總是和別人的孩子相比。
3、家長要和孩子平等對話
學習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孩子退卻的時候,如何與之溝通,家長的姿態很重要。逼迫或是平等對話,效果完全不一樣。前者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從而對學習更感到厭煩。而后者孩子感受到尊重,會嘗試著與家長一起解決學習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