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就緊張可采取的措施:1、家長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多給孩子支持和鼓勵;2、家長不要恐嚇孩子,對孩子惡意批評;3、家長要多陪伴孩子,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孩子遇事就緊張怎么辦
1、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把學習成績看得太重要,覺得任何孩子都需要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孩子現在的目的就是學習,學不好就是孩子的責任。
每當孩子拿著一份考得并不好的成績到家時,父母總是冷眼相對,這樣對孩子而言是最大的壓力。所以作為父母要理解,體諒孩子,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多給孩子精神上的鼓勵,從而減少孩子緊張的情緒。
2、不要惡意批評孩子
恐嚇孩子,會帶給孩子帶來緊張感。他會感到害怕、擔心,不知道如何是好。會處于一種提心吊膽的狀態。當孩子沒做好時,父母不要惡意的去批評孩子,恐嚇孩子。這些語言暴力,會激發孩子的緊張壓力,
3、陪伴孩子
當孩子在感到緊張害怕的時候,不要把孩子一個人晾在旁邊,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自己調節強烈的情緒和緊張壓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陪在孩子的身邊,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和你在一起。
孩子容易緊張的原因
1、環境原因
孩子并不是家長眼里的無憂無慮,從孩子上學的那一刻起,身邊就會漸漸產生很多的壓力。比如說周圍的父母、老師、同學,還有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在這樣的壓力之下,緊張的氛圍會始終圍繞著孩子,孩子就容易出現緊張的情緒。
2、孩子抗壓能力弱
孩子年齡比較小,經歷的事情也少,所以抗壓能力會比成年人差很多。在成年人眼里不值一提的小事,總會在孩子的心里放很久。比如說孩子的學習壓力大,平時努力學習,但是考試結果還是不理想,孩子就會在心里對每次考試都很重視,越是重視,就越緊張,歸根結底還是孩子的抗壓能力太差。
3、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把握
沒有自信是造成孩子緊張的根源,因為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把握,所以在出現事情的時候,生怕自己做得不好,引起他人的嘲笑。在老師的面前又害怕表現不好,被老師責罵,所以就會出現緊張的情緒,結果自然就表現得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