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要去打罵孩子,應該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談一談。和孩子建立好良好的溝通,成為成長中的朋友。要通過我們的耐心去給他說偷東西之后的下場,讓他從心里知道,他的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那么,小孩偷東西怎么辦?
小孩偷東西怎么辦
1、給孩子正確的示范和引導
讓孩子區別“別人的”和“自己的”兩個概念,教育孩子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必須經過對方同意,不能隨意翻動別人的東西,借的東西一定要歸還主人或原處。
2、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偷拿東西是錯誤的
當家長們發現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時,一定要及時地指出這種行為的錯誤性,讓孩子意識到偷拿東西是非常不對的。在明確錯誤性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注重場合,盡量不要在公開場合給予孩子指責,在私下里跟孩子講明道理,說清利弊,更加能夠讓孩子接受。
3、不要對孩子打罵
父母一定要冷靜下來,千萬不要一上來就對孩子又打又罵。這樣只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感、責任感。給孩子留空間,讓孩子說說自己說說怎么回事,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錯在哪里。然后告訴孩子偷東西的行為是最可恥的行為,是遭到別人唾棄的行為,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偷東西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孩子為什么偷東西
1、孩子的占有欲太強
孩子對物質的占有欲在3歲左右萌動,寶媽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從前孩子樂于分享,別人拿走他的東西他都不在意,但到了3歲以后“變小氣”,因為此時他們對自己的領域、私有財產有了保護欲。
同時這時的孩子心也很大,對于喜歡想要的東西,占有欲很強烈,此時父母不能及時引導或給予,孩子就會出現偷拿的行為。
2、孩子沒有“物權意識”,需及時開導
孩子年齡還小,一般都沒有產生物權意識,不知道其他人的東西是不可以亂拿的,而且也不知道商店里面的東西還需要掏錢買。因此在平時生活的過程中,媽媽要及時對孩子進行開導和教育,讓孩子形成一種物權意識,不是自己的東西是不能亂拿的,否則就要付出代價,承擔很嚴重的后果。
3、引起注意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都希望得到家長或者老師,甚至陌生人的鼓勵和表揚,但是受到一些條件和環境的不同,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他人的這種善意關注,為了尋求這種“關注”,就采取一些反面的方式,引起關注。
小孩偷東西怎么辦,要正確引導,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教育,讓孩子知道是不正確的行為。一定要溝通,要告訴他,什么都是靠勞動創造的。不能一味責怪孩子,這時候家長應該調整自己管教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