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孩子有這些特征的,就代表閱讀敏感期來了:
1、無論什么書都翻來看,無論能不能看懂都一本正經地看,能看懂的會反復看;
2、凡是有書的地方,比如去到書店或圖書館,會熱心地看個不停,一會翻看這本、一會翻看那本;
3、喜歡聽故事,也會時常編故事給大人聽,想象力豐富;
4、指著書上的字閱讀,即使大多數時候看不懂,會自編發音上去。
閱讀敏感期一般是在孩子4歲半到5歲半的時候來臨,有些智力較好的孩子會提前,只要智力正常,一般不會超過6歲,所以如果父母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甚至等孩子6歲后才讓孩子閱讀就遲了,6歲后的閱讀相比于6歲前,孩子更難養成興趣習慣,所以6歲前也稱為兒童閱讀的黃金期。其次14歲前還有一次彌補機會,被稱為兒童閱讀的白銀階段,錯過了之后孩子的自我閱讀意識就只能處于“趕牛犁地”的狀態了。
孩子不愛看課外書怎么培養:
1、家庭要有閱讀的氛圍
如果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家里大人是最好的榜樣,請每天在孩子面前讀書,受大人的影響,孩子會更樂意接觸書本。家里最好提供讀書的條件,比如孩子有讀書的地方,并且不被打擾,有適合兒童閱讀的兒童書,更有助于孩子養成興趣。
2、讓孩子復述故事效果好
復述故事,培養的是孩子的記憶力、邏輯思維、表達能力、表演能力,一般來說,經常復述故事的孩子,語文水平也較高。不建議任務式的要求孩子,否則會阻礙孩子閱讀的動力。嘗試把自己當成虔誠的聽故事的吧,孩子會越講越起勁。
3、閱讀還能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孩子們在閱讀和聽故事的時候,他們往往喜歡將故事的主人公往自己身上套,甚至把自己當成了故事的主角,當大人對主人公越贊賞,孩子就會越希望自己就是那個人。主人公的正面言行和品德,也更容易滲透到孩子身上,讓孩子的正面言行會更正面,負面言行會得以修改。所以說好書是一輛正能量收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