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性總是活潑的,但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就比如上課不遵守紀律,影響課堂秩序等等。家長在碰到這些問題時,切忌盲目教育孩子,而是要有耐心,多方面看待問題。老師總說孩子上課好動說話怎么辦?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家長需要怎么做。
老師總說孩子上課好動說話怎么辦
1、從孩子自身出發
孩子上課好動說話,也只是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作為家長,不要一味地斥責,懲罰孩子,也需要結合適當的鼓勵,而更多的是要思考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
從外部環境方面,家長要思考孩子是否是受到了影響才表現出來這種行為。內部則要關注孩子自身性格,從小的生活環境養成的習慣,甚至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需求。
2、與老師溝通
針對孩子上課好動說話這種情況,老師作為現場親歷者是更有發言權的。家長要認識到老師向家長反映問題,也一定是為了更好的課堂效率,從而使孩子的學習效果得到提高。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做到和老師多溝通,對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做到心中有數,跟孩子講清楚遵守上課秩序的重要性。其次也可以向老師請教更好的教育方法。
3、積極引導孩子
孩子上課說話好動,如果反復強調效果都不好,那么我們可以讓他多參與課堂活動,比如說舉手發問,互相討論等。那么他們就沒有機會和時間去交頭接耳,他們的經歷也會逐漸被吸引到課堂活動中來。而且參與課堂活動,更能給孩子帶來成就感,增強孩子自信。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逐漸改掉這個習慣。
如何改善孩子上課好動說話
1、保持耐心
作為家長,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孩子上課好動說話,可能是性格影響,也可能是長期的習慣,不管哪個都不是短時間能夠改變的。家長可以從每件小事做起,讓孩子每件事都專心去做,著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2、關注需求
孩子的行為背后都是有動機的,而動機又是由需求產生。比如孩子對被關注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孩子的行為也可能是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而獲得老師批評也是關注的一種形式。家長可以加強和老師的溝通,尋找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孩子,讓孩子得到被關注的滿足。
3、培養秩序感
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首先要擁有好習慣。家庭也可以是課堂,在家時也可以借助一些活動讓孩子來扮演各種社會角色,承擔責任,從而學習行為規范和準則。
老師總說孩子上課好動說話怎么辦,解決這個問題家長還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對老師家長可以加強溝通,對孩子家長則需要充分認識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同時反思家庭環境,從多方面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