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控制自身情緒可采取的方法:1、教孩子從辨識他人情緒開始,充分了解情緒;2、讓孩子通過自身的理解,把情緒描述出來;3、通過利用一些方式,學習如何控制自身的情緒;4、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體驗情緒,從而學習控制自身的情緒。
如何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1、辨識他人開始
首先,先讓孩子學習去辨識他人的情緒,而不是從辨識自己開始。原因是因為很多時候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的感覺是較抽象的,也就是看不到的,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只是會覺得開心或不舒服,但是正因為看不到,視覺上沒有很明顯的展現,會很難區辨出感受。所以我建議先從辨識別人的情緒開始,就是從別人的肢體語言、表情,辨識出別人的情緒,有一些孩子甚至是可以從觀察別人之后了解原來自己也會有一樣的情緒。
2、引導孩子描述情緒
一旦孩子有觀察能力后,可以借由日常生活周遭會發生的情境來做一些引導。當看到別人有情緒了,好比有人笑了,家長可以說:“妹妹好開心”,如果孩子的有足夠的理解力,家長還可以做更完整的描述:“妹妹拿到一個氣球,她好開心”讓孩子學習情緒的因果關系。當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出情緒的詞匯,同時連結當下的情境,孩子對于情緒的辨識會更清楚。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直接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一開始我們先借由別人的情緒來做學習,一旦都熟悉之后,孩子需要學習自己辨識自己的情緒。
3、學習如何控制自身的情緒
情緒的發展到學習能夠控制的這段期間,都需要靠家長的引導和示范,年齡小的孩子比較難自我控制,而四歲以上的孩子已可以漸進式的開始學習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有可能會發生情緒的情境,這些自然情境都是一個很好學習的機會,讓孩子親身經歷或是親眼看到環境中發生的事情,再從中理清情緒的因果關系。因此在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管理時,可以利用其他的教材,例如繪本、圖片或是影片來讓孩子在視覺上對于情緒的因果關系印象更深刻。
4、讓孩子體驗情緒
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與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緒感受外,家長可以通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孩子設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對方快樂,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對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