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叛逆期以后,需要面對許多成長中的煩惱,而這些煩惱是孩子必須經歷的,因為這是他們邁入成熟階段的象征,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所以難免會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導致孩子的叛逆情況越發嚴重。那么孩子到了叛逆期家長應該怎么辦?
孩子到了叛逆期家長應該怎么辦
1、不要給孩子貼上“叛逆”的標簽
現在很流行把青春期的孩子稱為叛逆期,其實這只是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因為孩子不如以前聽話了,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到了青春期,發現父母說什么孩子偏偏就不做什么,我們就喜歡把這一時期稱為叛逆期。
所以叛逆期這個稱呼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來看的,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叛逆期是他們獲得自我發展,提高自我意識,獲得更多認知世界的知識,獲得更多和世界合作的技巧的一個時期。這并不是叛逆期,反而是孩子自我飛速發展的成長時期。
2、家長不要一味地管教孩子
管教背后蘊含的含義是“你是錯的,我是對的,你做的是不夠好的,我的辦法才是更好的”。但事實上社會發展迅速,孩子們也會從互聯網上獲取非常多的知識,和同齡人探討更多的應對問題的技巧,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掌握的知識和看待世界的角度比成年人還要更廣。我們往往還會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知識。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管教這種態度和孩子相處,孩子就會覺得要讓自己用老的經驗和舊的知識,去面對他所處的新環境,對他來說就有很多不合適的地方,他就想告訴父母你的方法是不行的。但父母依舊用管教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就會認為孩子就是在叛逆,如果我們跳出這一心態,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就能夠理解孩子為什么有“叛逆”這種行為。
3、家長和孩子溝通要有耐心
孩子在叛逆的時候,大多家長都喜歡對孩子破口大罵,甚至用暴力威脅孩子。雖然這種粗暴的方法能夠立馬讓孩子老實,但這種效果是短期的,長久用這種方法的話會導致孩子更加的叛逆,同時也影響了家庭的和諧。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走進孩子內心,才能夠抓住病根,進而從根源下手去解決孩子問題。當你了解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后,甚至會發現孩子的做法是能夠理解的。
孩子叛逆期的主要表現
1、為獨立自主意識受阻而抗爭
少年期兒童通常滋生著強烈的獨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父母往往對此缺乏認識,總想在精神和行為上予以約束和控制,導致兒童的反抗。
2、為社會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滿而抗爭
他們需要成人將其視為獨立的社會成員,給予平等的自主性,父母卻一味地把他們置于“孩子”的地位,而予以保護、支配和控制,從而導致反抗,使親子矛盾突出。
3、觀念上的碰撞
父母的教育,多將成人的觀點強加于少年兒童,他們在大小事情方面都已經具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所以自然會抵觸或者拒絕接受,從而表現出觀念上的某種對抗。
孩子到了叛逆期家長應該怎么辦,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見解,畢竟家長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上面只是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家長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