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會經歷的一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非常自我,常常表現得不聽話,喜歡跟父母對著干,讓父母感到非常頭疼,但為了孩子的發展,家長一定要積極引導。
孩子叛逆期家長該怎么辦
1、樹立正確認識。家長要認識到青春期的叛逆是正常現象,并不是刻意作對,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和處理這件事情,可避免親子間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矛盾。
2、適當放手。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家長無需再事事替孩子去做,應適當放手,讓孩子得到一定的磨煉,逐漸形成獨立的人格。
3、理解和尊重。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溝通交流,進行平等的對話,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使情緒得到合理的宣泄。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獨立的意識增強,對此家長應給予充分的尊重,如未經允許不隨意翻看日記,尊重隱私。
4、自主選擇。不要過于約束孩子,孩子天性好動,不喜歡剝奪自由,也不喜歡整天被關在家里,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為了保護孩子整天將他關在自己認為安全的地方。
5、做孩子的朋友。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是從孩子成長過來的,更應該理解孩子,不要總在孩子面前擺出父母的姿態,應該跟孩子做朋友,傾聽孩子的心事,安慰孩子,幫助孩子。
6、低聲教育。當孩子犯錯后,不要當面指責孩子,更不要當著眾人的批評。要選擇一個適當的機會,獨自一人和孩子溝通一下這個事情。低聲教育,可以讓孩子的集中聽力,還能讓自己的情緒更加緩和。
7、多溝通,多了解孩子的內心。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做錯了,但是孩子內心想的其實不是家長認為的那種情況,孩子的內心得不到認可和共鳴,也會很容易造成叛逆。
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現
1、破壞性強。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2、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沖突,易動手。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后順序,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
叛逆期的孩子要怎么正確教育呢
叛逆期的孩子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開始變得更有主見和想法,他們希望自己的聲音能夠被聽見,自己的成績能夠被認可。
但是,當沒有被聽見,沒有被及時認可、肯定,甚至連一句鼓勵的話都很難從我們家長口中說出的時候,他們的內心肯定是不舒服的,缺乏存在感及成就感的,所以他們就會選擇簡單直接的逆反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我們需要傾聽孩子的真實訴求,更要看見孩子在叛逆期的成長進步。其實傾聽沒有那么困難,放下固有的想法,放下動輒說教的欲望,耐下心讓孩子去表達,不論他說的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自己預期標準,聽他們是怎么想的。求同存異是傾聽的準則,包容他們的想法,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