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慢慢進入叛逆期,出現叛逆行為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此時父母不能再用之前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成長,這個期間切記不能打罵,多一點耐心,學會理解和寬容,才能幫助孩子快速的走出叛逆期。
關于孩子的叛逆期家長應該怎么辦
1、學會尊重孩子。在我們很多家庭中,父母總是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作比較,其實這是一種不好的做法。父母本來以為可以激勵孩子,但事實上不但起不到激勵的效果,反而會深深的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所以家長平常要對孩子多些尊重,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并鼓勵孩子勇敢的走下去。在孩子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后,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對父母的抗拒也會越來越少。
2、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溝通方法,不能以家長的權威壓迫他們,而是應該站在一個比較平等的狀態,不要試圖去打聽孩子的隱私。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建立起這樣信任的關系,和孩子成為朋友,讓他們足夠的相信自己,相信家長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敞開心扉的和家長交流,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3、對孩子要關愛,但不能溺愛,父母不可以無限制地縱容孩子。其次,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某些需求,讓孩子學會珍惜和尊重。最后,學會對孩子說“不”,對于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確地拒絕并說明原因。
4、學會換位思考。每個家長也是從孩子階段經歷過來的,但是由于時代不同,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叛逆期可能也存在差異,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的那么明顯。
因此,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問題,在理解孩子之后,孩子也會理解父母的用意,在這樣的基礎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更加容易,孩子也就愿意接受和改正。
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常常會有哪些表現呢
1、心理上的表現:有了強烈的獨立性,心里有擺脫家庭的意識,常常表現為不再需要父母的呵護和陪伴,寧可自己玩,也不要跟爸媽一起玩。但又不足以獨立,往往又十分依賴父母。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理很矛盾!
2、行為上的表現:在行為上與原來相比,也有很多變化,他們有很強的表現欲,對他們看到的許多事都會吐槽,看不慣。他們變得喜歡鬧事,還會頂撞老師。對于那些與老師對著干的同學往往會大加贊賞。他們不再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字,變得很叛逆,不管什么事都要與爸媽唱反調,對著干。
3、穿著上的表現:開始在穿著上與別人攀比,虛榮心變得特別強。比如喜歡買名牌的東西,開始花時間打扮自己。穿著講究時尚個性,喜歡標新立異。
孩子叛逆不聽話的背后有哪些“需求”呢
1、渴望得到關注。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如果這種需求無法被滿足,他們就會制造一些“動靜”來吸引父母的注意,所以孩子們故意制造出一些事端。
2、 嫉妒心太強。有的孩子看到別人某件事做得比自己好,或者是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可能就會通過“搗亂”來表達自己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