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最害怕的就是遇到孩子哭鬧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時,有的家長選擇不理孩子,任由孩子發泄,有的家長直接動手打罵孩子,無論是哪一種辦法,都不是解決孩子哭鬧的最有效的辦法。那么,喜歡哭鬧的孩子如何正確引導?
喜歡哭鬧的孩子如何正確引導
1、家長要做到四個“不要”
家長一不要打,以大欺小,不公平。二不要罵,會給孩子不好的示范。三不要說,孩子正鬧情緒,聽不進去,說的多會讓孩子以為你在求在哄他。四不要走開,因為走開就成了單獨禁閉,那叫懲罰,沒有教育意義。家長只需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陪伴他,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對,要鬧就鬧吧。等孩子情緒完全平復以后再進行溝通交流。
2、接納孩子的情緒
有些孩子天生敏感,情感豐富而細膩,對于他們來說,哭泣有時候僅僅是情緒的宣泄,所以只要靜靜地陪伴就可以。情緒都有一個起伏變化的過程,父母的陪伴和理解能夠讓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能夠充分地處理情緒背后的各種心理動機,并在接納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孩子情緒的耐受力,減少哭泣。
3、教會學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內在的訴求需要語言表達能力的支持。比如當哭泣的情緒消散后,嘗試著用語言和孩子溝通發生了什么,以及還可以怎么處理等。不斷地示范恰當的情緒處理方式和語言溝通,孩子自然也會對自己的語言能力更加自信,運用更加自如,從而放棄哭泣這個不太明智的方式。
4、淡化處理問題
孩子因為不合理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哭鬧不止時,家長不要因此嚴厲斥責,要溫和的淡化孩子的問題,直到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并回應你。或者跟孩子訂下“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才可以答應他”的約定。
5、不要壓制孩子的情緒
面對孩子的哭鬧時,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壓制,不要回避,而是無條件的接納。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我們可以通過詢問的方式,來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喜歡哭鬧的孩子如何正確引導?面對孩子喜歡哭鬧的情況,家長一定不要打罵孩子,不要冷處理,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去壓制孩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