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叛逆期之后,脾氣會變得非常暴躁,還特別喜歡違逆父母的意愿,做出一些觸碰父母原則的行為,比如打架,厭學,早戀等等。但是家長千萬不要跟他們硬碰硬,而是應該正確開導他們。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正確的引導
1、溝通交流。屬于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會有跟爸爸媽媽對抗的情緒,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太著急,更不要出現發脾氣,要心平氣和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
態度一定要和藹可親,真誠地,耐心地了解孩子自身的需求,多聽孩子的意見。給予孩子尊重,他才會尊重你,才容易打開心扉接納你的建議。
2、少去體罰教育孩子,保證孩子獨立。越是叛逆的孩子,越不要去對抗,這是很多家長們犯的禁忌。有些時候,家長氣不過,就對孩子實施體罰,結果是傷了孩子,也沒有對孩子進行教育行之有效。
所以,家長們應該保證孩子的性格獨立,然后再避開體罰的基礎上,多用一些鮮活的例子去教育孩子,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們明白,怎樣做事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總之,要讓孩子們自己去明白就好了。
3、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去思考。到了這個時候,可能很多家長都不理解,平時對孩子的照顧,這個時候倒被孩子嫌棄。
其實,關心對于孩子來說,有時候可能顯得有些多余,所以家長們不妨多給孩子們一些空間,這樣就能夠使他們在獨處的過程中,有一些自我反思的空間,這對于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
4、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孩子們在青春期會渴望獨立,父母意識到孩子有獨立的想法,不要立即評價和否認,如果孩子有叛逆行為,父母只能選擇理解孩子,讓孩子慢慢獨立,父母適當引導孩子,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孩子叛逆的原因
1、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想法都是在不停的強加于孩子,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完成自己的夢想,或者是達到一定的要求。而正是因為這樣的狀況,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才因為明顯他們不希望被父母掌控,所以他們叛逆的樣子才會那么可怕。
2、錯誤的榜樣。很多父母一方面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一方面自己卻做不到,比方說大部分的父母都要求孩子盡量少玩手機,但自己卻經常玩手機到深更半夜。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一味要求孩子做到,這似乎于情于理都不太符合教育的理念,也讓孩子有了充分的理由和家長進行對抗。
孩子不聽話的表現有哪些
表現一:避而不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直接和父母對著干,有些孩子會選擇比較中性的態度。既然他們的內心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教導,所以他們就直接會選擇避而不談的方式。
比方說孩子放學回到家之后,他們會把自己的房門緊緊地關起來,即使父母需要進入,也需要征得他們的同意。但這些行為在很多的家長看來并不合理,因為孩子關著門以后,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在干什么,可能親子之間彼此的信任,也在這個時間開始逐漸降低。
表現二:沉默不語。還有一些孩子會在家長和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選擇沉默不語的方式。他們能夠完全聽到家長在說什么內容,也能夠明白家長的心意。但是為了避免親子之間的尷尬,他們會選擇不說任何話。
這種拒絕溝通的方式,相信家長很快就能感覺到,也會讓家長感到非常的痛心,但是很多的問題其實就是出在家長自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