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會發現,無論是在哪個階段把孩子送進教室,總會不由自主地“動手動腳”,也就是孩子在教室里不安分,有什么問題呢? 孩子無法控制自己,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意志力。那么,孩子意志力薄弱怎么辦?
什么是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決定實現目標所產生的精神力量,人們通常把它視作一種能量。所以意志力包括做決定的能力,感悟和理解的感受力,或者想象的能力,它們共同構成了意志力的內容。
在心理學研究中,意志力有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一方面,它是指導個人行動的力量;另一方面,是人在這些動作中的行為,兩者構成了“靜態與動態的轉換與組合”。
例如,當一個人有完成某事的決心時,他或她就會被視為具有意志力。但是,此時的意志力是靜止的,意志力的特點需要通過他或她的決心或行動的強度和堅持來體現。
這樣,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意志力就變成了動態意志力。
因此,意志力的產生和強化可以靠后天的學習和訓練來完成,它離不開人的種種精神理解,對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孩子意志力薄弱怎么辦
1、主動出擊
意志力,當應用于積極向上的目標時,比生活中的壞習慣更強大。
所以,當孩子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總是做小動作問題,我們要告訴孩子,這個問題的存在不應該,從思想上主動去克服,在行為上加以約束,引導孩子堅持。
2、下定決心
如果孩子在堅持中不斷搖擺不定,那么最后的結果肯定是不盡如人意的。有些人是“慢性決策者”。他們知道他們不應該做某事,但他們無法做出改變。這不是意志力強的人應該做的。
所以,為了讓孩子下定決心,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設定目標和設定期限。用堅持來增強意志力,再用意志力促進個人行為的堅持。
3、設定明確的目標
目標的明確目的之一是讓孩子們清楚地知道他們應該做什么。有時候孩子會很無奈,說自己不想那樣做,所以這種情況的改變,需要一定的條件和方向,明確的目標就是一個方向。
與其說“我今天必須做得好”,不如說“我今天必須做30分鐘的家庭作業”。
空洞的計劃總是給人們一個偷窺的借口。清晰的計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完成目標,增強意志力。
孩子意志力薄弱怎么辦?學業優秀的孩子,一定有別于常人意志力,如果一個聰明的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那一定是因為缺乏意志力,害怕困難,逃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