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所有的親子教育的基礎都是良好的親子關系。而親子關系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溝通。溝通我們有時候會以為只是言語上的一種信息傳遞。那么,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1、溝通的心法是愛與尊重
父母與孩子溝通之前,一定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父母尊重孩子。
作為家長要從人格上尊重孩子,對孩子就像對其他成年人一樣,比如你面前如果是你的同事,你是不會隨意貶低他,或者給他貼標簽。如果用對待朋友的態度帶著尊重去跟孩子交流,那么孩子就會體驗到自尊。
這里的“愛”不是類似“我為你好,所以你必須聽我的”的邏輯,也不是“都是為了你好,我才會這樣付出”為借口去綁架孩子的自由意志。
愛與尊重,就是愿意花時間陪伴孩子,愿意用穩定的情緒耐心的傾聽孩子,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2、溝通的氛圍
不是為了溝通而溝通,而是加強情感的連接,首先千萬不要把孩子看得比你的伴侶更加重要。在我看來,夫妻關系是第一重要,心理學上說,家庭里橫向的關系大于縱向的關系,因為有了牢固的夫妻關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會有一個正常、良好的成長環境。和諧的家庭關系造就情緒良好的孩子。
另外,父母以肢體接觸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比如抱抱孩子,跟孩子溝通時眼睛看著孩子。
3、溝通技法層面
你有豐富的話題跟孩子交流嗎?
在溝通這個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有豐富的話題嗎?有豐富的表達方式嗎?…比如除了學習之外,除了考試成績,有其他的溝通話題嗎?
比如上去擁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頭。這種無言的動作,孩子全都能夠理解。而且覺得有安全感,他愿意向家長傾訴時,基本上溝通大門就是敞開的。
同時注意溝通的時機,比如孩子不想說話,可以以書信的方式,孩子受挫,就用肢體語言去表達關心,相同的話只說一次就夠了…
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1、認真傾聽
家長要和孩子認真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當孩子在學習或某些事情上發生沖突時,父母應該盡量幫助孩子理清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激化他們的情緒,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通過溝通幫助和引導孩子。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迫于孩子無法接受的事實,讓孩子選擇極端的方式來應對,比如離家出走、極端的行為等,這些行為都需要家長的幫助仔細聆聽交流。
2、與孩子交流時盡量用溫和的語氣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盡量不要大喊大叫,用溫和的語氣交流,讓孩子在平靜的狀態下交流,雙方的情緒會比較穩定,這個時候和孩子交流也可以聽聽父母的話。家長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會溝通的父母用溫和的語氣,不會溝通的父母都是各種獅子吼,所以對孩子來說完全不一樣,所以建議父母盡量用溫和的語氣和孩子溝通,以免情緒失控。
3、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如果有興趣,學習什么是快樂的事情,所以讓孩子找到你的激情所在,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相得益彰,讓孩子在自己所在的地方他們的興趣找到你的自信,也可以讓自己的小成就,幫助孩子不斷提高自己。
同時,孩子不會因為缺乏興趣而學什么,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多接觸,找到自己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自我認同感。
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孩子每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問題,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引導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跟別人的孩子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