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那家長一定要做到跟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和交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如何有效地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
1、尊重。要想溝通能繼續下去,首先是尊重孩子。每個孩子都希望別人能尊重他,尤其是青春期孩子。許多家長一直把他們看成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事無巨細地安排一切,可殊不知孩子并不喜歡。
有些家長覺得自家孩子就是白眼狼,他們認為自己掏心掏肺對待孩子,可孩子一點都不心疼父母,甚至還口出惡言。如果有這種認為的家長,請反思一下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是不是沒有尊重孩子。
2、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父母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父母交流的動機。交流時,父母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后,再談正事。
3、征詢他的意見。遇事向孩子咨詢絕對不代表他可以為所欲為,但是這確實意味著他有發言權。如果從孩子小時候開始你就一直這么做,這會對他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平時要和孩子一起交流,聽聽他們的心聲,遇事和他們商量。這種做法會幫助他們培養起良好的是非判斷能力。如果你認真聆聽,他自己也會這樣。
4、不要揭舊傷疤,把孩子越推越遠的溝通。當孩子放假在家玩游戲、或者看電視時,總習慣性地拿孩子之前不好的表現行為來反復說教。如“期末成績不理想,上課不專心,愛玩,你當初是怎么跟我保證的,回房間好好想想,別整天知道玩”,家長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放假也要看看書,結果孩子反而和您頂嘴,彼此鬧得很不愉快。
5、巧用書信,創建親子溝通新局面。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比較激動,語言比較激進,行動比較有攻擊性,這時如果通過當面語言溝通交流往往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改變交流方式,采用迂回的書信交流,將不能當面說的話訴諸紙上,或委婉,或誠懇,或情深意長,或言之鑿鑿,規避了正面的沖突,化解了當面交流的尷尬,讓親子關系在和緩的氣氛中歷久彌香。
跟青春期孩子溝通的小技巧
1、減少指責。簡單而粗暴的指責會讓孩子大失信心,并改變對自己的評價。父母應該變指責為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本質與發展趨勢,引導孩子在反思中進步。
2、少下命令。對孩子過多的要求和亂下命令,不但會讓孩子產生壓力,還會激增孩子的逆反心理。
3、切忌嘮叨。對于同樣一件事情,說得次數多了,肯定會讓人煩,也會激起孩子“你越不愿意讓我做,我就越做”的心理。
4、議事表決。對于家中的一些事情,應該引導孩子參與決策,這會增強孩子對家這個概念的理解和感受,也會讓孩子因有發言權而拉近與父母的距離。
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父母要和善,堅定。和善就是父母不要過度嚴厲,也不要過度溺愛。堅定就是,遇到原則上的事情不讓步,但批評要將人和事分開,有度。就是說,孩子做錯了事,就說事,不要捎帶羞辱貶低孩子的人格。否則可能會導致孩子自卑,自暴自棄等,不利于身心健康。
父母要給孩子關愛。這種關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是說父母要從心底里去真正接納自己的孩子,發自內心地愛自己的孩子。哪怕孩子不完美,但父母的關愛,會給孩子意想不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