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到了叛逆期之后,其行為舉止讓家長身心俱疲,感到崩潰,很多家長因此想要放棄孩子,但這種做法無疑是錯誤的。
孩子叛逆可以放棄嗎
不可以的。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只不過程度不同,有的孩子在叛逆期惹是生非,非常不好管教,常常惹得父母心酸落淚,這時候做父母的難免有放棄的念頭,可是不管怎樣,孩子是自己生的,忍住耐心,掌握正確的方法,好好陪伴孩子走過這段叛逆的日子,相信很快就會過去的。
首先,要學會理解和包容。叛逆期的孩子情緒極不穩定,這就需要家長不能單純地用正確和錯誤評判孩子,而是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特別是面對一些重要考試時,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就算孩子在一些考試中成績不佳,家長也不要一味地指責,要體諒孩子,為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孩子能夠更好地進步。
其次,要學會與孩子溝通。卡耐基說過,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因此,家長學會和孩子交流遠比雄辯效果要好,這樣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孩子才會對家長敞開心扉,家長才能進一步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到合適的溝通方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再次,嘗試現代化教育手段。以前,常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黃荊條下出好人”等家訓,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和創新,改變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單純依靠拳頭,要做有理念有素養的家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家庭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
最后,積極融入孩子的生活。一些家長和孩子出現代溝,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家長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換言之,沒有積極融入孩子的生活,不懂得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歡什么等等,結果造成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意愿和需求,孩子感到失望。
同時,家長要學會放手,青春期的孩子想對自己的事情做主,家長要理解孩子的這種想法,要懂得適當放手,這樣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孩子進入叛逆期的表現
1、脾氣暴躁,容易情緒失控。叛逆期的孩子此時正萌發自我意識,渴求獨立,但不完備的三觀是他們的想法多變且不穩定,也情緒控制的能力,所以很容易對一件小事鉆牛角尖,大發雷霆,如果有這種表現,孩子就應該進入了叛逆期。
2、總是看誰都不順眼。總是不停的抱怨指責他人,比如同學、老師、家長甚至陌生人。他們會以為一點錯誤進而否定整個事物或人物,說一些比較激進或偏激的話語。這是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有獨立的思想。
3、喜歡頂嘴。在面對一件事情時,無論大人什么觀點,孩子總是要表現出反對,對于家長的什么話語,第一反應就是對立。
與叛逆期孩子相處的技巧
平等的交流。不論身份如何年齡大小,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首先要放家長的身份,而是應該以平等友好的朋友身份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看法,當孩子對你敞開心扉時,才能了解更多信息對癥下藥。
不要總是輸出觀點,也要學會傾聽。處在這個年齡的孩子,一邊渴望獨立,一邊三觀又不夠成熟,對于很多事情沒有處理的經驗和能力。所以父母要多多聽孩子說些什么,從而才能理解孩子為什么會這么想,多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適當的引導和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