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敏感,且自我意識強烈,想要和這個階段的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家長必須要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要有妥協,要有商量,要給彼此余地。
怎樣和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1、要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孩子能夠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一味地用說教、命令、強迫等方式讓孩子聽你的話,孩子必然產生反感。
2、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做朋友。孩子大了已經有了獨立自主的意識,家長不能再以長輩的姿態和孩子相處和交流,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學會從第三方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當在家庭事務等方面做決定時,家長要積極去詢問孩子的意見看法,不要讓孩子成為最后一個知道的人。
3、多贊美、少批評。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后。
4、無條件信任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對孩子做到欣賞優點,包容缺點,允許孩子有不完美。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的原因
1、不關心孩子內心的想法。一些家長從不在意孩子的意見,即使在討論的是孩子的問題,青春期的孩子處在一個迷茫的階段,十分需要父母的傾聽與幫助。如果父母可以時常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交流,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傾訴對象并提出自己的意見供孩子參考,那么孩子是不會拒絕溝通的。
2、只有大人的事兒才最重要。一些父母從不表現自己對孩子的關心,這會讓孩子誤以為爸爸媽媽對于我的事情不以為然,只關心自己的事情,我們的事情在他們眼里都不值得一提。
3、對孩子提各種要求,自己卻都做不到。有些事情連爸爸媽媽自己都做不到,卻總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父母從不以身作則,自己每天手機不離手卻教育孩子不準玩手機。孩子辯解,還會被誤解為頂嘴,然后就會吼叫著教訓孩子,覺得這就是在教育孩子。
“吼叫式”育兒方式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
1、孩子變得膽小、懦弱、自卑。如果經常對著年幼的孩子咆哮怒吼,孩子可能會變得畏畏縮縮、缺乏自信,對任何事情都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無法做出判斷或者選擇。
2、使親子關系不斷惡化。孩子長期在“咆哮式”教育中沒有感受到絲毫的尊重與關愛,這種做法只會令孩子越來越不耐煩、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父母關閉心門。
3、導致孩子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被吼大的孩子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往往會不自覺地參照父母與自己的相處模式,無法表達出真實的情感需求。
這些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要么錯誤地把吼叫當成是引起他人重視的唯一方法,要么不斷壓抑自我去刻意討好別人。這兩種做法都很難幫助他們與身邊的人建立起親密關系、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