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孩子小時候自卑不明顯,長大后卻越來越自卑?孩子自卑的性格是如何養成的?以下是父母經常為孩子做的一些“好事”。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為之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些父母想把孩子變成另一個版本的自己。但是要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過多干預他的成長,否則不僅達不到我們預期的好成績,還可能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尤其是父母過多的干涉孩子的成長,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千萬不要相信。
孩子自卑是怎么形成的
自以為是的對孩子好,含在嘴里怕融化,捧在手里怕摔。有時候,孩子上學,父母不小心被針刺傷了手,可能會想到孩子在學校是不是受到了委屈。有時甚至想把孩子拴在腰上,一直看著。但是孩子們總是在長大,他們總是在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下長大。
我表姐的兒子就是這樣,十歲了,別人的兒子能會打醬油,但表姐總是用她認為好的方式對待她的兒子,兒子在他的寵溺下自理能力極差,變得有點膽小和自卑
所以,這樣的做法對孩子是不好的,如果真的對孩子好,就要學會適當地給孩子空間,讓孩子長大。總是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
之前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對母子的相處方式,感覺很好,所以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當時,母子倆正在門外洗車,還有幾個鄰居。媽媽看到兒子洗車的方式不對,就對兒子說:“你負責里面,我負責外面。”雖然這只是一個小細節,但也讓我感受到了媽媽對兒子的愛。如果是其他家長,估計早就當著別人的面罵自己的孩子了,還會直接指出孩子錯了。雖然站在父母的角度,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并沒有錯,但確實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甚至讓他們感到自卑。聰明的父母會跟隨孩子的想法去糾正孩子的錯誤,或者事后指出他們的錯誤。總想為父母安排孩子總想為所有孩子安排,讓孩子上你選擇的興趣班,讓孩子補周末作業,讓孩子讀你選擇的專業,讓孩子上你選擇的專業給他打工,讓孩子花錢,按照你的想法生活,甚至讓孩子和他的女朋友分手,讓他娶你安排相親的女孩,等等。
這些在富裕的父母中可能更常見。但是,父母應該知道,什么都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會剝奪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降低他們的社會生存能力,甚至使孩子變得自卑。所以,要真正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