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每一步都很關鍵,尤其是在性格的塑造上,作為父母要格外留意。關于孩子自卑這個事情,是很多家長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孩子會從小就自卑,這些孩子長大后會怎么樣呢?
從小自卑的孩子長大后會怎么樣
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少部分是先天具備的,更多的是家庭帶給他的影響。很多家庭在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卻忽略了性格的養成,這就導致了很多孩子變得敏感,自卑。而自卑的孩子未來會怎樣呢?可能會就此一蹶不振,也可能化淚水為動力,有所成就。但無論最終成長為什么樣的人,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他們都過得一定很不容易。
1.更能吃苦
自卑的人或許沒有其他人有更好的發展條件,以及更好的機遇,更沒有高人提攜。他們身上有的,就是能吃虧,敢于去拼,去闖。能夠成大器的人,身上必有一股不怕輸的狠勁兒,反正自己都這樣了,還能壞到哪去呢?
2. 更能抓住機遇
對于常人來說,遇到一些機會時,會前怕狼后怕虎,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失去了眼前的安逸和穩定,便不敢輕易做出決定。然后機會不等人,一旦失去,即使后悔也早已無濟于事了。
對于曾經自卑的人來說,因為急于改變自己和現狀,他們會抓住每一個可能改變的機會。他們不怕失敗,就算失敗又如何,大不了從頭再來,反正以自己的條件,也壞不到哪里去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同樣也是留給不怕輸的,自卑不等于失敗,他們更愿意去嘗試,去爭取,當然也更會成大器。
3.更有成功的決心
小時候聰明的人,會因為自己的優越感變得孤傲,覺得自己成績好就是厲害,并且高人一等。當然,這樣的人長大后,混得也會不錯,有一份穩定安逸的工作,有一個普通的家庭,按部就班的生活。你若讓他換一種生活方式,他會覺得很難, 也許是因為不舍,也許是因為不敢。總之,他們更喜歡過著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生活。
而那些小時候自卑的人就不一樣了,因為自身的條件不太好,或許會早早地開始接觸社會。因為沒有穩定的收入和生活,他們的生活也就有了更多的變數和可能性。
如何避免孩子從小自卑
1、多傾聽,少言說
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用耳朵聽、眼睛要看著對方、要一心一意專心去聽。多傾聽孩子闡述的事實和內心的感受,很重要,三分之一說,三分之二聽。很多時候,父母習慣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殊不知在孩子的世界里,是不容易接納父母成年人的想法。切忌,不要邊玩手機,邊跟孩子交流。
2、多談情,少說理
學會接納孩子的情感。所有的感受都是應該被接納的,但是某些行為必須受限制。可以嘗試讀出孩子的感受。比如:“你看上去很生氣。”、“聽起來你好像很討厭他。”、“看起來你不喜歡這件事情。”這樣的變表達方式,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被接納,從而讓溝通更加順暢。
3、多用心,少用手
一流的父母,是要給孩子做榜樣。愛孩子并不是為他(她)包辦一切,事無巨細、悉心呵護,而是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和獨立思考,這樣有利于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4、多身教,少言教
所謂言傳不如身教,父母對子女的身教對他們的成長、成才,會帶來無盡的影響,對他們的人生格局奠定基礎。家長想讓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也要先做到。
5、多挖掘,少盲從
與孩子有沖突,沒法交流,怎么辦?資源一定是在親子關系中。家長們不妨從以下方向進行思考。
請你回憶一下,過去三年里,你們親子之間非常溫馨、非常融洽、交流良好的一些場景。請你回憶一下,哪一次你都預感到你們會有沖突了,但是不知道你和孩子做了什么舉動,這個沖突沒有發生。而是變成了平靜或者是歡聲笑語。如果有的話,怎么發生的,過程怎樣?對你有什么啟發?
6、多發現,少比較
對于孩子們來說,有一種痛,叫“別人家的孩子”。家長們要少把孩子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多去發現孩子與過去相比進步的地方。在與他人進行不斷比較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自尊心也會有所降低。
7、多對事,少對人
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就事論事的分析,不啰嗦,不翻舊賬。正面面對事情,改正就好。事情過了,繼續過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負面情緒過分強調和延伸。
8、多贊美,少指責
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優點,家長們對孩子豎起大拇指,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表達為他們感到自豪,孩子將變得越來越自信!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分強調孩子的錯誤。事實上,多肯定孩子的優點,孩子會繼續堅持,做的越來越好。會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樣優秀的樣子去校準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