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每個孩子都是需要愛和陪伴的,但是由于各種現實原因,有些孩子從小缺少父母陪伴,有的孩子可能依然樂觀,有的孩子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從小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會怎么樣
1、與父母關系不親,心里存在很大的距離感
有的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等到上小學之后才正式由父母來管教,盡管以后一直跟隨父母生活,但是與父母的關系始終不親,而且在心里面還存在著很大的距離感。事實上,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對于父母的依戀往往在6歲之前形成,尤其三歲前為最關鍵的時期。如果三歲前父母對孩子給予各種呵護與關心,孩子往往會出現很強的依戀感,以后與父母關系也非常親。
但是如果平時父母忙于工作,無法照顧到孩子,最好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接回去,多抽出機會與孩子相處,否則等過了黃金時期想修復親子關系往往變得非常困難。
2、對其他人的看法相當在意,言行舉止似乎一個老好人
有的同學平時對待其他同學相當親和,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都會親口答應,甚至與自己很少有過交流的同學借錢,也會毫無猶豫的答應。事實上這類孩子在其他人看來就是一個老好人,而且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父母的關心,尤其在小的時候父母由于工作可能無法呵護照顧,因此與父母的關系比較疏遠,這樣一來內心會嚴重缺失安全感。
這類孩子往往非常不自信,感覺自己不值得被其他人愛,因此往往將個人價值體現在對他人的好上面。這樣一來不管什么樣的要求都無法拒絕,擔心因此其他人不喜歡自己,因此經常勉強自己,往往不顧及個人的利益,想盡一切辦法成全別人,對別人的看法相當在意,活得也非常累。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是怎么樣的
1.會產生依賴。從小失去父親的男孩,更容易喜歡上年紀比自己大很多的女性,因為他們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長時間受到母親的照顧又無法獨立的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戀母情結,對于能夠照顧自己、比自己年長的女性有好感。他其實是習慣了依賴別人、受到照顧的感覺,永遠沒有辦法獨立的生活。
2.會變得軟弱。沒有父親作為引導,男孩子很容易變得軟弱,在男孩的成長道路上父親的榜樣作用很重要,絕大多數男孩在童年時期的愿望就是能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這種想法也會影響他的一生。倘若沒有指路標,男孩就沒有辦法在父親身上學會作為男性的獨立和堅強,長大之后男孩子可能會變得軟弱、沒擔當,遇事也只會推脫、沒有責任心,這樣的人在生活或是工作中都注定不會受到歡迎。
3.缺乏安全感。除此之外,如果沒有父親的陪伴,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
留守兒童家庭子女的教育建議
1:留守兒童的父母們離家不要離教,再苦再累也要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盡量做到每星期跟孩子通一次電話,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
2:父母在跟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要只關注學習情況,也要關注到對孩子做人和安全方面的教育。
3:留守兒童的父母每個月至少同班主任老師溝通一次,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跟老師達成教育共識。
4: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要求孩子在家中要幫助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助好爸爸媽媽照顧好爺爺奶奶。
5:培養孩子的感恩情懷,方便的時候,寒暑假要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讓孩子參與你的勞動和生活,讓孩子感受到你在勞動生活中所付出的艱辛。